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蠻(淮戰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阿蠻》中國當代作家淮戰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阿蠻

阿蠻是嫁到我們村的一位婦女。

啥時嫁到我們村的,我不知道。因為,我那時還小,跟一幫穿開襠褲的夥伴滿村跑來竄去的玩耍呢。

什麼時候去世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十二歲那年我便考取了離村四五十里遠的一所重點初中,後來中專畢業分配在城裡工作,只有星期天回回村里。即使回村,有誰會特意告訴你村里死人的事呢?更何況阿蠻是個智障的人。

是的,阿蠻是個智障者。用村裡的土話講,就是個「憨憨」。但其實,阿蠻的智障並不嚴重,不是很憨。給我的印象,只是反應遲鈍了些,表情木訥了些,一個人走路時會自言自語。不像一些智障嚴重的,一看便知,說話痴言傻語,渾身髒兮兮的散發着異味,叫人一看見遠遠就捂住鼻子避着走。

阿蠻不是這樣!

阿蠻懂得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多數農家的日子還是緊巴巴的。吃飯穿衣量家當。雖然穿得是粗布,但阿蠻總穿得乾乾淨淨,同樣乾淨的臉盤容光煥發,齊耳的剪髮頭梳得整齊光順,乍一看去,不知底細的人哪裡知道她是智障呢。

那時候,農村還是集體制。阿蠻因有些憨,不知道偷奸耍滑,幹活很賣力氣,經常和男人們在一起乾重活,是個難得的好勞力。但評「勞模」「先進」的時候,沒人會想得到評她。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個憨憨。

俗話說,金花配銀花,西葫蘆南瓜。阿蠻因為有些智障,嫁的是我們隊上的一個聾子。那年月,城鄉娛樂生活貧乏,農村尤甚,互相起外號取笑逗樂,是村民茶餘飯後調侃耍笑的一種方式。我們隊裡有頭牛也是聾子,編號是「二號」,大夥便給阿蠻的聾男人取了 「二號」作外號。見到阿蠻的男人,不喊名字,大聲直呼「二號」。

而阿蠻,因為名字里的「蠻」字與羊叫聲「咩」,在我們當地土話里同音,便被男人們喚作「咩」來取笑。男人外號「二號」是牛,阿蠻外號「咩」是羊,倆人儼然成了「牛羊」組合的夫妻。村里人似乎非常享受這種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玩笑方式。當然不止是村里人,進城之後,我發現城裡人亦如是。這也難怪,因為城裡人從根上講還是從農村來的。

大人們這樣喊叫,還慫恿小孩們這樣喊叫。只要看見阿蠻走過來,小屁孩們便放膽學起羊叫 「咩­——」「咩——」,你一聲他一聲喊個不停。阿蠻雖憨,但曉得維護尊嚴。心情好時,她似乎也憋不住好笑,臉上散着笑,嘴裡笑罵道:「這伙壞慫娃!」或者原地做緊跑動作,佯裝要逮住帶頭喊叫的娃娃頭。心情不好時,阿蠻繃着臉,瞪起眼晴,沒好氣地厲聲嚷道「再喊!再喊!」聽起來很厲害。但即使真生氣,也只是把孩子們唬住嚇跑為止,從沒有真的逮住哪個孩子揍一頓。

柿子揀軟的捏。這歪理,小孩子們似乎基因里遺傳自帶,小小的屁孩就懂得欺軟怕硬,見着阿蠻敢放肆,見着阿蠻的聾男人卻不敢喊「二號」。因為,聾男人抓着了,會真打。

小時候我也曾在阿蠻路過時,沖阿蠻喊過「咩——」,並不曉得這是不文明的傷人尊嚴的陋習。因為,村裡的大人們樂此不疲。

然而,有一件事改變了我對阿蠻的不敬。

記得那是我上小學二年級時的一天早上。父母一大早便上地里干農活去了,停在娘家的大姐一邊照看剛兩歲的女兒,一邊張羅早飯,猛然想起我還睡在炕上沒上學校,趕緊叫我起床。我從小上學積極,總要趕在別的同學前頭先到校,一遲就哭,生怕落在別人後面。

那天,大姐叫醒我時,天光已大亮。我睜開眼一看,立刻傻眼了,估摸着都要上第一節課呢,哪裡遲到過這樣厲害,去了肯定挨老師訓!當時就哭了,磨蹭着不想去。大姐不由分說,拽着我的胳膊就走,把我拽到村中央時,忽然又想起女兒還在家睡着,鍋灶里還燒着火,而學校在村外,來回得近半小時,便呵斥着讓我自己去,轉身匆匆回家了。

我一個人覺得沒臉去學校,便站在原地哭。

這時,阿蠻過來了,走到我跟前說,「走,我送你去學校。」

也不知道那天阿蠻是從地里回來,還是要去幹啥,忙不忙?反正,阿蠻放下了自己的事情,把我送到了學校。

就這麼件簡單的事,讓我再沒在阿蠻路過的時候學過叫;就這麼件簡單的事,讓我刻骨銘心記到了現在,幾番欲動筆寫阿蠻。

我的散文很少寫人,除寫過父母,阿蠻是第三位。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按捺不住要寫阿蠻?思來想去,答案是閃爍在阿蠻身上的人性善良的光芒,一直照射在我的心頭。

阿蠻雖傻,但她善良。比起那些爾虞我詐的所謂聰明人,比起那些利令智昏而自墜互害鏈的所謂能人,阿蠻讓人覺得那麼溫暖那麼可親,那麼高大那麼值得敬仰!

古訓曰,聰明反被聰明誤。丟失了善良的人,其實是這世界上自欺欺人的大傻瓜!

阿蠻並非本名,我以「阿蠻」稱之,是因添個「阿」字感覺親切。

聽說阿蠻是因病走的。我想,阿蠻雖智障,憑着她的善良,上帝一定讓她升入了天堂。

願阿蠻在天堂一切安好! [1]

作者簡介

淮戰科,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