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羅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阿羅憾(? - 710年),外文名:Abraham/Wahrām,唐高宗時著名蕃將,虔誠的景教徒,系景教在華奠基與發展之功臣。

景教,即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1])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公元428-431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2]

人物簡介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先將景教傳入中國的是阿羅本,但促使景教在中國生根與發展的卻是阿羅憾(又譯阿羅喊)。

唐朝的武功在唐高宗時期(公元650-683年) 達到了巔峰。他東征朝鮮,西伐突厥,當時在為他效命疆場的蕃將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阿羅憾。阿羅憾於唐高宗顯慶年間由波斯來到中國,深得高宗之信任,從而授予他「邊鎮大將軍」之權位;以後他又被賦予拂林國招慰使的職務,且獲封為位於甘肅蘭州上柱國金城郡的開郡國公。

阿羅憾是一位虔誠的景教徒,他一面為唐朝開闢新的彊業,同時亦沒有忘記其傳教之使命。在戎馬倥傯之際,他仍以宣揚景教教義為己任。所以當時西域各地的景教教務得以興盛,阿羅憾功不可沒。

阿羅憾在世期間,景教在中土發展得頗為順利。雖然武則天稱帝後推崇佛法,優待佛教;當時也曾有佛教僧人起來攻擊景教。幸在女皇武則天之朝廷中,有不少賢臣對景教持有好感,在武將中也有不少信奉景教的胡人,所以武則天對景教也未予明顯的迫害,故此景教得以平順發展。

阿羅憾不但是位武將,也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師。他曾召集各地蕃王,合資建造了一座頌德天樞,以歌頌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功德。這座天樞位於洛陽城端門外,高一零五尺;有八面,每面長五尺。底部是鐵象,背負銅龍,並環繞各種怪獸。署名「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上面並刻有群臣蕃酋的名字。阿羅憾因為軍功 顯赫,名字被題在麒麟閣,其肖像也被列在雲台閣的武將群像之中。

阿羅憾逝世於西元710年,享年95歲,葬在建春門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