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瑟·愛德華·史密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瑟·愛德華·史密斯(Arthur Edward Smith, 1880-1978)是位自學的英國製琴師,188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London)。他被譽為「澳洲製琴師之父」,以他在該領域的卓越地位來說,此稱號實至名歸。[1]

經歷

14歲時曾在莫爾登(Maldon)的本托爾有限公司(E. H. Bentall Co. Ltd.)設計部門見習,後來參加當地的業餘管弦樂團,他並不滿意當時所使用的樂器,因此決定嘗試自製提琴。

1897年完成第1把小提琴,直到1901年已經擁有8把自製提琴。

1905年,史密斯開始協助琴商CA. W. Jeffreys製作與維修提琴;

1907年,另一位製琴師赫伯特.史丹利.山普森(Herbert Stanley Sampson, 1891-1955)也來到這裡成為史密斯的助手。

1909年7月,史密斯乘船離開英國,9月抵達澳洲墨爾本(Melbourne)。不久後便在墨爾本成立了工作室。

1910年7月,赫伯特.山普森在史密斯的鼓勵下也來到澳洲。後來因妻子凱特.大衛森(Kate Davidson)緣故,兩人決定前往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並將快速發展的小提琴事業交給山普森管理。 史密斯回到舊金山後,與製琴師卡爾.羅夏默(Carl Rothammer, 1881-af. 1925)結識,倆人成為合作夥伴,1913年決定再回到澳洲雪梨(Sydney)發展,但兩人合作時間很短暫,或許是受到即將來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羅夏默待不到一年就離開了。

世界大戰嚴重影響了史密斯的製琴事業,1915年他搬遷工作室,並登記為「音樂銷售者與樂器批發商」(Music Sellers & Musical Instrument Warehouses)以及「製琴師」。

1914年,威廉·派傑克(Gerard William Paszek, 1888-1956)加入,並成為史密斯的得力助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澳洲於1916年成立新南威爾斯市立音樂學院(NSW State Conservatorium of Music)以及1919年的新南威爾斯市立交響樂團(NSW State Orchestra),音樂活動的盛行促使史密斯的音樂事業蒸蒸日上,1919年成立阿瑟.愛德華.史密斯股份有限公司(A. E. Smith & Co. Pty Ltd.);

1920年代,員工數量大增,重要的製琴師包括:查理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威廉·多芬(William Dolphin, 1903-1981)、崔斯坦·希爾(Tristan Hill)、約翰·辛克萊爾·泰勒(John Sinclair Taylor)、阿瑟·派頓(Arthur Patton)、羅德·亞當(Lloyd Adams)、以及愛德蒙·紐漢(Edmond Newham),到了二零年代末期,史密斯公司被視為澳洲最具領導性的提琴企業,並被報社評為「提琴家族的守護者」(The Guardian of the Whole violin Family)。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導致史密斯企業的製琴師大量出走;二次大戰後後經濟再次衰退,德國大廠停止生產皮拉斯托(Pirastro)高級琴弦,於是史密斯開始行銷「帕格尼尼」(Paganini)琴弦。戰爭期間他鮮少製琴,加上進行中的製弦生意所形成的壓力使健康大受影響,因此罹患了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1944年,史密斯重新製琴,二次大戰過後,不僅新進許多員工,子公司帕格尼尼股份有限公司(Paganini Pty. Ltd.)更在1946年落成,除了生產琴弦外,也製作琴橋、肩墊和松香等提琴配件。

1949年,史密斯在荷蘭海牙(Hague)的現代提琴製作大賽暨展覽會(Modern Violin Making Competition and Exhibition)上展出一把仿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小提琴、一把仿瓜奈里(Guarneri)小提琴、以及兩把布雷西亞(Brescia)中提琴;隔年成為首位獲選為國際製琴師與製弓師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Violin and Bow Makers)的澳洲成員。

美國小提琴家黎奇(Ruggiero Ricci, 1918-2012)於1957年到澳洲演出,史密斯除了幫他成功修復在空運過程中嚴重受損的1734年耶穌.瓜奈里提琴外,還接受委託製作了瓜奈里風格的「胡伯曼」琴(Huberman)。

1961年,因過量的工作讓他罹患中風,公司業務由女兒凱蒂·史密斯(Kitty Smith)和孫子羅德列克.史密斯(Roderick Smith)接手,自1965年開始營業額每況愈下,直到1972年公司結束營運。史密斯1978年逝世,享年98歲。 史密斯事業發展從1897年開始延續到1970年,期間共製作約200把小提琴、40把中提琴以及3把大提琴。小提琴通常採用史特拉底瓦里及瓜奈里模具製成,而中提琴則以布雷西亞學派為基礎。他建立起「雪梨學派」(Sydney School),為當時的製琴師與維修師提供富饒的環境,自由交流知識與技術;除了讓自己揚名海外,也幫助澳洲製琴師與音樂家建立良好形象。

相關影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