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拉善點地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拉善點地梅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阿拉善點地梅

拉丁學名:Androsace alashanica

Maxi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目:報春花目Primulales

科:報春花科Primulaceae

族:報春花族Trib. Primuleae

屬:點地梅屬Androsace

組:高山組Sect. Chamaejasme

阿拉善點地梅(ā lā shàn diǎn dì méi),學名 Androsace alaschanica Maxim.,是屬於報春花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地草原、石質坡地和乾旱砂地,海拔1500~2200米。主根粗壯,木質,直徑可達6毫米;地上部分作多次叉狀分枝,形成高2.5~4厘米的墊狀密叢;枝為鱗覆的枯葉叢覆蓋,呈棒狀,直徑達6毫米。產於內蒙古甘肅寧夏[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木質,直徑可達6毫米;地上部分作多次叉狀分枝,形成高2.5-4厘米的墊狀密叢;枝為鱗覆的枯葉叢覆蓋,呈棒狀,直徑達6毫米。

當年生葉叢位於枝端,疊生於老葉叢上,直徑5-7毫米;葉灰綠色,革質,線狀披針形或近鑽形,長5-7 (10) 毫米,寬0.75-2毫米,先端漸尖,具軟骨質邊緣和尖頭,基部稍增寬,近膜質,兩面無毛,背面中肋隆起,邊緣光滑或微具毛。

花葶單一,極短或長達5毫米,藏於葉叢中,被長柔毛,頂生1 (2) 花;苞片通常2枚,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萼陀螺狀或倒圓錐狀,長3-3.5毫米,稍具5稜,近於無毛或沿棱脊兩側微被毛,分裂約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具緣毛;

花冠白色,直徑6-7毫米,筒部與花萼近等長,喉部收縮,稍隆起,裂片倒卵形,先端截形或微呈波狀。蒴果近球形,稍短於宿存花萼。花期5-6月。

阿拉善點地梅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片錐形,長3-5毫米,光滑無毛,綠色;苞片1枚,披針形,基部加寬,環抱花梗,下部有長緣毛和短柄腺體;花冠紫紅色稀白色不同。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草原、石質坡地和乾旱砂地,海拔1500-2200米。產於內蒙古、甘肅和寧夏 。

瀕危原因

由於本種分布範圍狹小,生態環境要求局限,加之放牧使之個體數量逐漸減少。

保護價值

本種為青藏高原北部山地成分,賀蘭山―桌子山為其分布的東北界,在植物區系地理學方面有重要意義。其花早春開放,鋪散地面,報春正濃,是內蒙古地區重要的野生花卉資源 。

保護措施

可採取立標保護,並開展引種栽培的研究,可作為乾旱地區重要的早春花卉觀賞植物 。

參考來源

  1. 阿拉善點地梅,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