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痿指成年男子性交時,由於陰莖痿軟不舉,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證。其病因有稟賦不足、勞傷久病,或七情失調、過食肥甘、濕熱內侵等。基本病理變化為肝腎心脾受損,經絡空虛,或經絡失暢,導致宗筋失養而成。臨床辨證,應辨病情之虛實。病損之臟腑,虛實之夾雜。實證當疏利;虛證當補益。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西醫學中各種功能及器質性疾病照成的陽痿,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1]

基本信息

中醫學名陽痿 發病部位宗筋 相關西醫疾病性功能障礙 其他名稱陰痿、宗筋弛縱、筋痿 多發群體男性疾病 分類內科—腎系病證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

陽痿指成年男子性交時,由於陰莖痿軟不舉,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證。但對發熱、過度勞累、情緒反常等因素造成的一時性陰莖勃起障礙,不能視為病態。

歷史沿革

1.陽痿病證首載於《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稱陽痿為「陰痿」,《素問·痿論》中又稱「宗筋弛縱」 和「筋痿」。認為虛勞與邪熱是引起陽痿的主要原因。《靈樞·經筋》指出: 「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 2.隋唐宋時代的醫家對陽痿的發生,多認為由勞傷、腎虛所致。如《諸病源候論·虛勞陽痿候》認為:「勞傷於腎,腎虛不能榮於陰器,故萎弱也。」 因此,在治療上亦以溫腎壯陽為主。 3 .明代對陽痿成因的認識更加深入,提出鬱火、濕熱、情志所傷亦可致陽痿。如《明醫雜著·卷三》所言:「男子陽痿不起,古方多雲命門火衰,精氣虛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鬱火甚而致痿者。」再如《景岳全書·陽痿》認為:「亦有濕熱熾盛,以至宗筋弛縱。」 4.清代《雜病源流犀燭·前陰後陰源流》中又稱:「有失志之人,抑鬱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陰痿不起。」

陽痿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西醫學中各種功能及器質性疾病照成的陽痿,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

1. 稟賦不足,勞傷久病 先天不足或恣情縱慾,房事過度,或手淫、早婚,均可造成精氣虛損,命門火衰而致陽事不舉。此外久病勞傷,損及脾胃,氣血化源不足,可致宗筋失養而成陽痿。 2. 七情失調 情志不遂,思欲過度,憂思郁怒,則肝失疏泄。宗筋所聚無能,而成陽痿。或思慮過多,損傷心脾,氣血不足,宗筋失養;或大驚卒恐,傷於心腎,氣機逆亂,氣血不達宗筋,不能作強,則陽事不舉。 3. 飲食失節 過食醇酒厚味,脾胃運化失常,聚濕生熱,濕熱下注肝腎,經絡阻滯,氣血不榮宗筋,而成陽痿。 4. 外邪侵襲 久居濕地或濕熱外侵,蘊結肝經,下注宗筋,或寒濕傷陽,陽為陰遏,發為陽痿。

病機

基本病機為肝、腎、心、脾受損,氣血陰陽虧虛,陰絡失榮;或肝鬱濕阻,經絡失暢導致宗筋不用。病位在宗筋,病變臟腑主要在肝、腎、心、脾。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且多虛實相兼。[2]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成年男子性交時,陰莖痿而不舉,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正常性生活。但須除外陰莖發育不良引起的性交不能。 2.常有神疲乏力,腰酸膝軟,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悶,膽怯多疑,或小便不暢,滴瀝不盡等症。 3.本病常有房勞過度,手淫頻繁,久病體弱,或有消渴、驚悸、郁證等病史。 病證鑑別 陽痿與早泄:陽痿是指欲性交時陰莖不能勃起,或舉而不堅,或堅而不久,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證,而早泄是同房時,陰莖能勃起,但因過早射精,射精後陰莖痿軟的病證。二者在臨床表現上有明顯差別,但在病因病機上有相同之處。若早泄日久不愈,可進一步導致陽痿,故陽痿病情重於早泄。 相關檢查 陽痿在西醫學上有精神性與器質性之別,除常規檢查尿常規、前列腺液、血脂外,還可做夜間陰莖勃起實驗以鑑別精神性與器質性疾病。如屬後者應檢查血糖、睾酮、促性腺激素等,檢查有無內分泌疾病。還需作多普勒超聲、陰莖動脈測壓等,以確定有無陰莖血流障礙。排除上述病證後,酌情可查肌電圖、腦電圖以了解是否屬神經性疾患。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因本病有虛有實,亦有虛實夾雜者,故首先當辨虛實。標實者需區彆氣滯、濕熱;本虛者應辨氣血陰陽虛損之差別,病變臟器之不同;虛實夾雜者,先別虛損之臟器,後辨夾雜之病邪。 治療原則 實證者,肝鬱宜疏通,濕熱應清利;虛證者,命門火衰宜溫補,結合養精,心脾血虛當調養氣血,佐以溫補開郁;虛實夾雜者需標本兼顧。 證治分類 1.命門火衰 症狀: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晄白,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夜尿清長,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腎壯陽。 方藥:贊育丸加減。 常用藥:巴戟天、肉桂、仙靈脾、韭菜子、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當歸。 2.心脾虧虛 症狀:陽痿不舉,心悸,失眠多夢,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當歸、熟地黃、棗仁 遠志、仙靈脾、補骨脂、九香蟲、陽起石、木香、香附。 3.肝鬱不舒 症狀:陽事不起,或起而不堅,心情抑鬱,胸脅脹痛,脘悶不適,食少便溏,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藥:逍遙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香附、鬱金、川楝子、當歸、白芍、生地黃、枸杞、白朮、茯苓 甘草。 4.驚恐傷腎 症狀:陽痿不振,心悸易驚,膽怯多疑,夜多噩夢,常有被 驚嚇史,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益腎寧神。 方藥:啟陽娛心丹加減。 常用藥:人參、菟絲子、當歸、白芍、遠志、茯苓、龍齒、石菖蒲、柴胡、香附、鬱金。 5.濕熱下注 症狀:陰莖痿軟,陰囊潮濕,瘙癢腥臭,睾丸墜脹作痛,小便赤澀灼痛,脅脹腹悶,肢體睏倦,泛惡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丹皮、山梔、黃芩、木通、車前子、澤瀉、土茯苓、柴胡、香附、當歸、生地黃、牛膝。

其他療法

針灸治療 1. 命門火衰 主穴:關元、中極、太溪、次髎、腎俞、命門、三陰交。 操作:針用補法。中極穴針尖向下斜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次髎以65°角朝向恥骨聯合深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關元、腎俞、命門加灸。 2. 心脾虧虛 主穴:關元、中極、次髎、脾俞、足三里、三陰交、心俞、章門、神門。 操作:針用補法。中極穴針尖向下斜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次髎以65°角朝向恥骨聯合深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脾俞、足三里加灸。 3. 肝鬱不舒 主穴:中極、太沖、次髎、肝俞、陽陵泉、期門。 操作:針用瀉法。中極穴針尖向下斜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次髎以65°角朝向恥骨聯合深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 4. 濕熱下注 主穴:中極、曲骨、次髎、三陰交、膀胱俞、陰陵泉。 操作:針用瀉法。中極穴針尖向下斜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次髎以65°角朝向恥骨聯合深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 5. 驚恐傷腎 主穴:中極、百會、次髎、腎俞、神門、三陰交、氣海、心俞。 操作:針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中極穴針尖向下斜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次髎以65°角朝向恥骨聯合深刺,力求針感向前陰傳導。

轉歸預後

本病之預後,視不同病機與病情輕重不同而異,大多預後良好。恣情縱慾或思慮過度而致命門火衰,氣血虧損者,適當治療與調養,精血自能恢復。對肝鬱、驚恐、濕熱而致氣機不暢,氣機逆亂,經絡阻遏者,當各種病理因素去除後,病情亦可向愈。但對先天不足,天癸缺失,或久病痰瘀閉阻經絡者,則預後大多不良。

預防調護

1.控制性慾,切忌恣情縱慾,房事過頻,手淫過度,以防精氣虛損,命門火衰,導致陽痿。宜清心寡欲,摒除雜念,怡情養心。 2.不應過食醇酒肥甘,避免濕熱內生,壅塞經絡,造成陽痿。 3 .極治療易造成陽痿的原發病,如糖尿病、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皮質醇增多症等。 4 .情緒低落,焦慮驚恐是陽痿的重要誘因。精神抑鬱是陽痿患者難以治癒的主要因素。調暢情志,怡悅心情,防止精神緊張是預防及調護陽痿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分類格式

  1. [健康之路陽痿跟哪些器官聯繫最密切?,央視網 2016年03月29日 ]
  2. [健康之路哪味中藥材可緩解陽痿?,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