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陽平關鎮 |
中文名: 陽平關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地理位置: 寧強縣城以西 面 積: 300.61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小魚山村子龍新區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區碼: 724408 氣候條件: 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火車站: 陽平關站(三等站) 車牌代碼: 陝F 人 口: 34758人(2018年) |
陽平關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地處寧強縣城以西。東鄰代家壩鎮,南連舒家壩鎮,西依燕子砭鎮,北接太陽嶺鎮 。總面積300.61平方千米。
2009年8月,陽平關鎮被陝西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鎮。境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泉縣遺址和龍門洞。
截至2020年6月,陽平關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陽平關鎮戶籍人口34758人 。2011年,陽平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7億元。
目錄
歷史概況
三國蜀漢時稱陽安關,又名關頭、關城,北宋始易名陽平關。
三國蜀漢稱陽安關。
北宋改為陽平關。
清屬寧羌州西路,為陽平關牌。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廢牌設陽平關鎮。
1950年,設陽平關鄉。
1955年,與大水鄉合併設陽平關鎮。
1959年後,先改陽平關公社,再改陽平關管理區。
1968年9月,改為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4年,設為鎮。
1996年,將大長溝鄉、唐渡鄉併入。
2001年,再將雙河鄉、竹壩河鄉(黎樹坪村除外)併入,鎮名未變,駐陽平關后街。
2011年,陽平關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子龍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轄陽平關1個社區,陽平關、小魚山、清河、回民溝、小楚壩、擂鼓台、賴馬溝、侯家溝、滴水寺、張家河、石罐子、大長溝、鍾槽、小寨子、酒房壩、白羊溝、曹家壩、金龍觀、核桃壩、二郎山20個行政村;下設15個居民小組,1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陽平關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小魚山村子龍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平關鎮地處寧強縣城以西。東鄰代家壩鎮,南連舒家壩鎮,西依燕子砭鎮,北接太陽嶺鎮 。總面積300.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平關鎮地處嘉陵江河谷川道區,北瀕嘉陵江,南倚雞公山。境內最高點位於金龍觀村,海拔1861米;最低點位於賴馬溝村,海拔530米。
氣候特徵 陽平關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無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陽平關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三道河、韓家河、清河等。其中嘉陵江從陽平關村入境,境內流長12.2千米,流域面積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陽平關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銅、磷、沙金、鋁、錳、褐鐵、大理石、花崗石等。其中嘉陵江有豐富的沙金資源,位於「金三角」地帶。
自然災害 陽平關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冰雹、地震等。最為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境內遭受特大洪災,嘉陵江洪水暴漲,江北、江南街道被淹,損失慘重,經濟損失達千餘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轄區總人口33357人,其中城鎮人口15000人,城鎮化率43%。總人口中,男性17967人,占53.9%;女性15390人,占46.1%;14歲以下4276人,占12.8%;15—64歲24978人,占74.9%;65歲以上4103人,占1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8.6人。 截至2018年末,陽平關鎮戶籍人口3475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陽平關鎮財政總收入5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1%。
2018年,陽平關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陽平關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陽平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5億元,比上年增長6.5%,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農業耕地面積3.35萬畝。
陽平關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陽平關鎮糧食生產9175噸。
陽平關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陽平關鎮油料作物產量536噸。
陽平關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陽平關鎮生豬飼養量8.3萬頭,年末存欄4.1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牛飼養量0.7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9.5萬羽,上市家禽5.42萬羽。2011年,陽平關鎮生產肉類3606.6噸,其中豬肉3038.4噸,牛肉415.8噸,羊肉65.7噸;畜牧業總產值945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1%。
第二產業 陽平關鎮形成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工業企業3個。2011年,陽平關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商業網點362個,從業人員673人。2011年,陽平關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陽平關信用社、陽平關郵政儲蓄銀行等4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86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交通運輸
陽平關鎮境內寶(雞)成(都)鐵路全長13千米,設陽平關火車站。陽(平關)安(康)鐵路6千米,起點站陽平關東站。寶成、陽安鐵路在陽平關火車站交會。烈(金壩)陽、陽廣(坪)、陽康(縣)、陽青(木川)公路從鎮境內通過,形成了鎮區公路幹線網。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25班次,日均客流量2000餘人次。2011年,陽平關鎮縣(鎮)級公路7條,總長89千米。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3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350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文化站1個,民間藝術團體1個,三泉文藝社1個,自辦《三泉》刊物。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1.2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板凳戲、小場子、鑼鼓草、儺戲等。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數字電視用戶900戶。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3人;小學7所,在校生1593人,專任教師1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684人,專任教師1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40張,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醫師以上26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陽平關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952人,參合率93%。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體育廣場2個。[1]
歷史文化
在西漢三國時期名為陽平關,為蜀北主要門戶,唐朝屬中央直轄三泉縣,鎮西的三泉縣遺址至今尚存。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在此設陽平縣,為縣委及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是僅次於縣城的重要城鎮,也是省政府在漢中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建制鎮。
子龍山 站在陽平關隔嘉陵江向東北望去,一山突兀拔地而起,高約百餘米,山頂平曠,狀如覆斗,這就是子龍山。據傳,三國蜀漢名將趙子龍曾在山上駐軍而得名。站在山頂居高臨下,遠可俯瞰全關、山川屋宇、道路林木盡收眼底;近可控制江面,飛鳥難度,真可謂一天然堡壘。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趙子龍隨先主劉備率部進軍漢中征曹。建興五年(227年)趙子龍又隨諸葛亮誓師北伐。蜀道險阻,大軍必多取水路沿嘉陵江溯流而上,不論進隴南、戰箕谷,這裡都是趙子龍必經之地。故相傳子龍山是趙子龍安營紮寨的地方,並非毫無依據。
三泉縣 三泉縣遺址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陽平關鎮擂鼓台村。距漢中市約一百千米。古三泉縣建於唐初。歷經殘唐五代征戰割據,縣名、縣治一直未改變。出於古代治理蜀亂的戰爭需要,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屬京師,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縣升建大安軍,後幾經升並,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因戰略需要才將三泉縣撤併,三泉縣開中國歷史中央直轄縣的先河,137年直隸京師可稱空前。古三泉縣不僅地勢險要,且以風景佳秀著稱。嘉陵江從西北奔騰弧繞而過,江岸懸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來三泉風景呤詩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陸游寫道:「江雲垂地灘堆風急,一似前年上峽時。」把三泉的風光與長江三峽相媲美。在三泉遺址還出土了許多諸如《皇帝籍田手詔》、《儀制令》和宋瓷等珍貴文物。
寧強羌人墓地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于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視頻
航拍古三泉縣遺址(漢中市寧強縣陽平關鎮)
參考資料
- ↑ 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政府網,2021-02-28
- ↑ 2020年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