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防,漢語一級字 ,讀作fáng,最早見於金文 。本義為堤壩。引申為防衛、防止之義;由名詞引申為動詞,在邊塞藉險置關,守衛領土。後引申為預備,抵禦,事先阻止發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防

拼音; fáng

部首; 阝

五筆; byn|byt

倉頡; nlyhs

鄭碼; ysy

筆順; 524153

字級; 一級字

平水韻; 七陽

注音; ㄈㄤˊ

部外; 4

總筆畫; 6

統一碼; 基本區 U+9632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四角碼; 70227

出處; 《說文》

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防,堤也。從踏,方聲。埅,防或從土。"防字從踏,為堤防之義,引申為防衛、防止之義,由名詞引申為動詞。

有人認為"阜"即為土山、山坡;"方"的甲骨文像耒之形,是一種起土工具。古人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防"是起土成堆,堆至土山。古時治理水患,常採用"水來土擋"的辦法。故《說文·阜部》曰:"防,堤也。"本義為堤壩。《說文》認為"方"的甲骨文為兩船相併形,故"方"有並列、相併之意;"方"也為方形。所以"防"是使小土堆相併而形成方形的大土堆,以擋水患。水災無情,需防患於未然。故"防"有防備、防範之意。"方"又為方向、方寸、方法。"防"要視具體情況,依據一定的指導方向,掌握一定的分寸尺度,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從而達到防的目的。《周禮·稻人》:"以防止水。"意思是用堤壩阻擋水的漫延。 洪水要防,外敵入侵也要防。"防"又引申為軍事上乃至任何 事情上的防守和防禦。"攻防"可以代表全部的戰鬥過程。建築堤壩可以防止洪水的侵害,"防"又引申為防止、 杜絕的意思。《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意思是杜絕、禁止人們言論, 比用泥土堵截洪水還要難。 一旦大水衝破了堤防,後果還是十分嚴重的。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堤也。從踏方聲。蹛,防或從土。

說文解字注; 堤也。

周禮稻人曰:以防止水。注云:偃豬者,畜流水之陂也。防者,豬旁堤也,引申為凡備御之偁。禮記鄭目錄雲: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防之俗作坊。

從踏。方聲。

符方切。十部。

蹛,防或從土。

俗字所由作坊也。俗又以坊為邑里之名。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

《說文》:堤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注:防,堤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為防。注:防為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

又《玉篇》:備也。《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注: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注:形如今床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注:淸防,屛風也。

又陳邑名。《詩·陳風》:防有鵲巢。傅:防,邑也。

又魯地名。《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於防。注: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又《隱十年》:取防。注: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魯語》:禹致羣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

又姓。《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為吳防侯。《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注:孟康曰:本房子國。

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

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蹛。《玉篇》:或作坊。《禮·坊記》:大為之坊,民猶逾之。注: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傅:防,比也。箋:猶當也。《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況切《集韻》《韻會》符訪切,$坊去聲。《廣韻》:守御也。《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堤也。亦同坊。[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