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阜新蒙古劇 |
中文名稱;阜新蒙古劇 年份;1984 類型;阜新蒙古貞短調民歌 形成;黨的民族文化 |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阜新蒙古劇成為中國第九個少數民族劇種。20年前,中國戲曲志編委會認定阜新蒙古劇是中國新興的少數民族劇種,將其寫進了中國戲曲志。蒙古劇的出現,標誌着蒙古族文化藝術的新發展。[1]
歷史條件
阜新蒙古劇是在阜新蒙古貞短調民歌(與草原長調民歌相區別)基礎上產生的,是蒙古民族的歌、舞、扮、詩、騎、射的綜合藝術。在解放初,阜新地區就形成了蒙古劇的雛型。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人口占85%的佛寺鄉,是蒙古劇的發源地。1947-1949年,獲得解放的佛寺村民間藝人編寫和排演了《慰問軍屬》的短歌劇。把蒙古民歌"明月"曲調配用到了劇中,加上對白、對唱、扮演等形式搬上了舞台。此後全縣有許多蒙古族村紛紛組織民間蒙古劇隊改編蒙古民歌排演蒙古劇。到1949年,全縣農村的業餘劇隊發展到了4個。其中,佛寺鄉秧歌隊於1949年春節編演了《新明月》,從送郎參軍演到夫妻思念對話及對唱,內容非常感人,這成為了蒙古劇的胚胎。
蒙古貞自古就有"歌的海洋"之美稱,傳說"三人同行二人是"達古沁"(歌手)一人是"胡爾沁"(說書藝人)。這是蒙古劇產於阜新的重要條件之一。到了50年代,人們把民歌體裁搬上了舞台。先後排演了《桃兒》《花兒》《羊山打虎》《愛社如家》《嘎達梅林》《達那巴拉》《翻身民兵卻吉扎布》等劇目。這時的劇中音樂主要是引用一種民歌原曲調,無論全劇多少唱段均重複一個曲子。無旋律變化,無節奏對比。到了60年代出現了新的劇目《興格爾扎布》《三英》等劇目。表演形式較前有所改進,內容複雜,情節多變。曲調也有了變化,不限於一個曲目的運用。
形成與發展
阜新蒙古劇流行於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佛寺、大巴、沙拉、大板等蒙古族聚居區。阜新鄰接內蒙古自治區,清屬土默特左翼旗地,為蒙古族世代居住地,亦稱作「蒙古貞」地區。阜新蒙古劇是在蒙古族短調民歌、舞蹈、說唱等民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個新興少數民族戲劇劇種。1951年秋佛寺鄉小學教師郭振義、布合,將一首控訴封建包辦婚姻罪惡的敘事體短調民歌《桃兒》,節選部分段落,設置相關人物,由佛寺鄉小學演出隊在集市上彩唱演出,受到觀眾歡迎。
1979年,黨的民族文化政策得到重新落實,佛寺、大板、沙拉等鄉相繼恢復了民間蒙古劇隊,蒙古劇又重新獲得了新生。蒙古劇從此進入了復興時期,劇中音樂也進入了發展階段,不限於幾十個曲子,在主旋律的基礎上根據人物的性格和唱段的感情色彩,變化無窮。如《烏銀其其格》《鬧分家》等劇中用了20多支曲子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這個時期先後排演了《王子爭親》《烏雲其其格》等劇目。
1983一1984年,蒙古劇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劇中選用了好來寶、書曲、安代、民樂曲等,優美的民間音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歌聯綴的戲劇音樂體類。語言上採用了蒙古族諺語、格言、成語、典故和歌謠等民間文學的詞彙,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創作上不局限歷史體裁和民歌故事體裁,同時還大膽嘗試了新的反映現代農村改革的體裁。如《一筐葡萄》《兩個兒媳》等。
蒙古劇藝術發展到今天,已趨於完善。樂隊有文場和武場,以高音四胡、低音四胡、馬頭琴為主,配以捧笙木管、九音鑼、橫笛、二胡和提琴。有時也用三弦和烘托氣氛的蟒號。武場有立鼓、大跋、大鑼,配以小鼓、小鉸節奏樂器有叮沙、木魚,有時還用串鈴。音樂發展上,50年代只限於一個曲調的重複;70年發展到了以一首長歌曲調為主題音樂,根據人物感情變化加進了其它各種音樂;80年代發展到了長歌聯綴體型,即劇中選取用不同情緒,不同節奏的民歌的曲牌,同時引進好來寶、書曲、民樂等音樂。
發展和完善
1983年,縣裡的蒙古劇隊參加了縣、市、全國的蒙古劇調演。《烏雲其其格》等兩個劇目曾三次獲國家一級獎勵。
1984年蒙古劇被國家認定後,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支專業蒙古劇隊,組建了蒙古劇創作室。先後創作、排演了新劇目《海公爺》《蒙鄉烈火》《滿都海皇后》受到觀眾的喜愛。先後到北京、瀋陽、內蒙古的呼和浩特以及昭盟、興安盟等地演出,行程達三萬公里,演出261場次,觀眾達25萬人次。
蒙古劇根植於大眾,劇目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又反映民族風情習俗。蒙古劇有它獨特的藝術,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是蒙古劇生命力所在。此外,蒙古貞有一批優秀的蒙古劇創作隊伍,如圖力古熱、那木汗、丁振陽等都是蒙古貞著名的蒙古劇作家。
目前,蒙古劇創作題材已由敘事民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和革命故事題材,發展到了現代生活題材,反映改革開放、歌頌農村改革成果的生動故事題材,深受群眾歡迎。現在,每年的春節和農閒季節蒙古劇隊都送戲下鄉,演出的劇目反映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歌頌農村改革新成果。蒙古劇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獨特的蒙古族風格,豐富了祖國燦爛的戲曲藝術寶庫。
藝術特色
阜新蒙古劇歷史與文化源遠流長,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她獨特的蒙古族風格,豐富了中國的文化藝術寶庫。在這組系列介紹文章里,向人們展示了阜新蒙古劇、蒙古語文教育、蒙古劇文化源流及其特點、蒙古劇歷史探源、喇嘛寺廟的建築特色等豐富的蒙古劇歷史與文化。阜新蒙古劇分布於遼寧省西部,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匯合之地,使蒙古劇文化顯現出其獨特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點。[2]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遼寧曲藝阜新蒙古劇 , CN人才網 2018-01-10
- ↑ 蒙古族的戲劇劇種,內蒙古蒙古劇和阜新蒙古劇,各自有什麼特色? , 百度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