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縣方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阜南縣方集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位於阜南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南靠洪河與河南省淮濱縣。隔河相望,北臨洪河分洪道與段郢鄉依水相鄰,面積40.43平方千米(2017年),轄4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88個自然莊,31939人(2017年,23542畝耕地,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林、牧、漁為主的內陸鄉鎮。[1]
方集鎮南靠洪河與河南省淮濱縣隔河相望,北臨分洪道與本縣段郢、王堰、公橋三鄉鎮依水相鄰,東接本縣洪河橋鎮,西與臨泉縣陶老鄉接壤,處二省三縣交界,鄰周邊八個鄉鎮。
與河南省固始縣下轄縣方集鎮同名,但非同一地點。
中文名:方集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
地理位置:阜南縣西南部
面 積:4:0.43平方千米(2017年)
電話區號:0558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31939人(2017年)
機 場:阜陽機場
火車站:阜陽火車站、阜南站
地理位置
特殊: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林、牧、漁為主的內陸鄉鎮。方集鎮南靠洪河與河南省淮濱縣隔河相望,北臨分洪道與本縣段郢、王堰、公橋三鄉鎮依水相鄰,東接本縣洪河橋鎮,西與臨泉縣陶老鄉接壤,處二省三縣交界,鄰周邊八個鄉鎮。
防汛任務艱巨:轄區內洪河堤長27公里,分洪道堤長26公里,防汛堤段共53公里,有險段3處(閆灣、鄧灣、大張灣),到汛期,縣洪窪前線防汛指揮部設在方集鎮。
歷史沿革
方集鎮原名方家集,又名濱洪集,始建於明代,原由方家渡口逐步發展而成。素有水運碼頭古鎮之稱
原屬臨泉縣管轄,1949年劃歸阜南縣,設方集區,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鎮
發展概況
方集鎮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市場繁榮,交通便利,水系眾多,航運發達,自古為商家匯聚之地,船運雲集之處,有悠久的種植優質農作物大豆、小麥、芝麻和農產品深加工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方集鎮的工農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方集鎮味美奇花生製品廠生產的小白沙花生系列,口感鬆脆,風味獨特,產品暢銷省內外。方集鎮小磨香油具有純度高、色澤亮、味道醇、香味濃的特點。土特產如豆皮、饊子、板雞、滷肉鍋巴等,美譽淮河兩岸。
農產品特色以花生、大蒜為代表,聞名鄉里。
方集洪河大橋聯通了方集鎮和河南省,國家淮委投資修建的方集分洪道大橋使方集鎮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投資鋪設防汛撤退路15公里,南北大堤修建泥結石路50公里。全鎮的交通、水利設施基本配套。在大張灣村建立了一個「豬、沼、魚」的循環經濟示範點,新建了方集鎮養殖協會大樓
經濟建設
農產品資源豐富:方集鎮素稱魚米之鄉,有大河養殖水面4000畝,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萬畝。花生、芝麻種植已形成規模,經加工後的小白沙花生口感鬆脆、風味獨特,小磨香油香味濃醇、色澤鮮亮,這二個品牌已進入超市,銷往各大中城市。方集鎮優質大米、麵粉遠銷到廣東沿海,特別是方集的洪河魚、饊子、豆皮以及各類風味小吃在周邊鄉鎮和縣城都很有名氣。
目前方集鎮交通便利,航運發達,水產豐富,集市興旺,各項事業正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下灣種、上灣養,洪堤兩邊植白楊,芝麻花生闖市場,畜牧水產做文章。
社會治安
地理位置偏僻,地開複雜,處於兩省三縣的結合部,各類案件易於發生,必須高度重視治安防控,加強農村治安組織建設,完善治安防控體系。
方集鎮圍繞鞏固好「平安方集」,構建「和諧社會」為載體,加強公安派出所建設,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深入開展嚴打懲治鬥爭,確保全鎮社會穩定。
2008年方集鎮鎮在圍繞「平安方集」,構建「和諧方集」上作為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各村(居)委會、鎮直各有關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加強綜治隊伍建設,強化領導責任,創新工作機制,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全面建設和諧、平安方集為目標,作出貢獻。
視頻
固始縣方集鎮最新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