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聞喜煮餅

中 文 名  :聞喜煮餅

特       點 :麻香味甜,酥綿適口

口        味:甜

主要食材:麵粉,白糖,紅糖,
                    蜂蜜,香油,飴糖

分        類:山西麵食,山西小吃

聞喜煮餅是一種山西省漢族傳統名點,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着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1],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正宗聞喜煮餅多產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着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

目錄

特點

煮餅是一種油炸的點心,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主要原料為麵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紅白糖等。其外裹芝麻,滾圓狀,內有栗色、絳白二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吃起來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膩,久不變質。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食品。

資源優勢

就原料來說,聞喜地形面貌複雜,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花類齊全,杏花桃花李花棗花菜花柿花槐花苜蓿花玫瑰花等遍地皆是,製作煮餅的蜂蜜質量絕佳[2]

水質

涑水河和地下水都含有適量的鹼質,有鹼質的水來做煮餅最宜,使其風味獨特,餅松沙而不鬆散,是最好的膨鬆劑。

香油

聞喜農民自古就有種芝麻、榨香油的習慣,用香油做煮餅,使煮餅色艷味香。

白面

聞喜又是小麥、玉米、穀子多種糧食作物的產地,白面來源充足,含糖原料很多。

名字由來

康熙賜名說

聞喜煮餅始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3]。相傳康熙皇帝巡行路徑聞喜時,聞喜官紳為迎接聖駕,遍選名師治宴。席間,皇上覺得其他肴饌都淡而無味,唯有煮餅滋味獨特,餘味綿長,不禁喜問其名。眾官宦搜索枯腸,都想取一個吉利的名稱來討皇上高興,但因皇上猝然發問,不免一時語塞,無言以對。皇上見此情狀不覺笑說:就叫「煮餅」吧。於是康熙皇帝命名的「聞喜煮餅」就此名聲大燥並流傳至今。

聞仲始創說

武王伐紂時,太師聞仲出征應戰,兵至古唐(山西省南部翼城一帶,古稱唐國),用當地的飴、面混製糖餅,當做乾糧,這種有了糖飴的食品不容易壞,便於攜帶,那時叫聞太師餅。漢武帝後來也多次到過此地,還把這地方改名叫了聞喜,當地這種餅也隨之改名叫了聞喜餅[4]。不過為啥叫煮餅,這跟當地的方言有關。當地方言中稱油炸為煮,於是變成了聞喜煮餅。

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

皮料:熟標粉12千克,紅糖2.25千克,食油1.5千克,飴糖5千克,碳酸氫鈉25克,水4千克。

餡料:熟標粉1千克,綿白糖3千克,蜂蜜1.75千克,桂花250克。

漿料:白砂糖3.5千克,飴糖7.5千克,蜂密1.25千克,桂花250克,炸制油6.5千克,桂面用芝麻仁8千克。

製作方法

和皮面

先將熟麵粉倒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再將紅糖加水溶化,倒入飴糖和食油攪拌均勻,加熱煮沸倒進面圈內,加上碳酸氫鈉,和成軟硬度的麵團。

制餡

先將熟面、錦白糖、桂花拌勻,再將蜂蜜加溫化開倒入,擦拌均勻。

制坯

稱取皮面24克、餡6克包成圓球形待炸。

炸制

油溫升到200℃左右下鍋炸制。炸前先將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減少油鍋雜質;同時可防止露餡、脫皮。放入油鍋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黃色,表面出現小裂紋時即可撈出。

掛漿粘麻

待漿料熬至116℃左右,將炸好冷卻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撈出粘麻,要粘裹均勻。

質量標準

形態:圓球形,大小均勻,每千克20個。

色澤:棕黃色,均勻粘附乳白芝麻仁。

組織:酥鬆柔軟,拔絲,不玷牙,無雜質。

口味:綿甜可口,具有蜂蜜及桂花香味[5]

視頻

聞喜煮餅 相關視頻

聞喜煮餅傳承百年文化
聞喜煮餅製作過程

參考文獻

  1. 這款簡單粗暴的山西甜點,魯迅特意拿它來饋贈友人 ,搜狐網,2017-11-23
  2. 百年歷史名小吃——聞喜煮餅,五台山雲數據網,2019-12-04
  3. 山西聞喜煮餅及傳說,炎黃風俗網,2019-9-14
  4. 《詠聞喜煮餅》,中國發布網,2019-11-29
  5. 甜到心裡的國式糕點——聞喜煮餅,新浪博客,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