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時才能見花開(鄭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閒時才能見花開》是中國當代作家鄭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閒時才能見花開
早上起來去值班,拉開窗簾,花都開了,是一株很普通的蘭花,大約是叫韭葉蘭。昨天見她時,她還是瘦瘦的樣子。
再回來,她已經開完全了。還好我在,不然會錯過這朵花開。前幾日得的金魚吊蘭,不是名貴花草,便宜又好活,葉片下小小的一顆顆豆子一樣的花苞,還有爬牆的,藏着花蕾的飄香藤,我常疑惑它喜酸還是喜鹼,或者中性?又在入冬時節未來時,常惦念着,若是北方的冬天來了暖氣,他們又熬不住乾燥和熱,過幾天我得買個加濕器,在這溫暖的冬日室內,保持濕度和空氣流通……
常費心思,搞的自己一身土一手泥,滿屋子也常是泥土的味道,香閨與我不適宜,常是身上沾滿汗味,肥味,養花的陽台,小蟲子和蛾子到處飛,也並不趕走它們,開了窗戶自由出進,並不氣惱,草與蟲,就是養花的樂趣所在啊!
也常惋惜球蘭,它就是不開,或許也不能開,開了就太圓滿,我遺憾,享受遺憾,在閒閒的時光里,越來越少的光陰里,遺憾和富足着。
好多人,太多人都在歇斯底里地喊着忙起來,要忙着。
「忙」,左邊心,右邊「亡」,忙,心死即為「忙」。筆直大道常出事故,曲徑通幽才讓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太忙的話,停下來,靜心聆聽,無目的的活,無目的的栽種,就像王羲之寫《蘭亭序》,隨意的書寫,王羲之和蘇東坡,一個寫《蘭亭序》,另一個寫《寒食萜》,後來作者自己再寫,亦再寫不出,因為目的太強,而原來的書寫,隨意,盡興,即使處處塗改。
余光中先生說:「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來的,惟獨文化是閒出來的。」這裡的閒,不是無所事事,而是非肉體的麻木運作,是思想的沉澱和思考.忙碌過後的空閒生活,如江河奔赴成瀑布後的溪流,將腳步慢下來,一切自然而然,沉靜下來,遵循生命的規律,仰望星空,去思索,去歸納,去托物,去留心,去記錄,去「吾將上下而求索」,而成為一種文字或者思想;
其實何止是文化,美,也是閒出來的。
忙碌的人無法欣賞美,我們去麥地里尋找豐收的喜悅和田野的氣息,可是種麥的人收麥的人,操心的是麥子能打回來多少,今年價位如何,叫收割機收還是人工收,一畝地能掙多錢,我們以為他們享受田園之樂,卻不知他們無暇顧及。
陶淵明說歸去來兮,是因為他經歷了官場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才悠然歸南山。沒有經歷困惑和富有,談不上我喜歡清歡。
闲,是不急功近利的淡然和放手,我看到太忙的人,往往焦虑症]严重,我往往刻意远离这样的人,自己一个人呆着,独处,孤独,才是闲,一群人酒肉,是打发寂寞。
時間的忙閒無關緊要,關鍵是不是心閒;最忙的人,心能空下來,便是「能閒絕非等閒人」。竹林七賢的「閒」,東坡的閒聚會,王羲之與謝安等那些當時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聚,而出《蘭亭序》,這樣的「忙」,才是閒。閒適卻獨立思想的靈光一現,才是閒.於是,這樣的早晨,我怕離死又近一步,閉眼再無法欣賞美,怕再忙的無法做自己,於是,我閒着,聽花開,聽見雀鳴,看到我的那盆口紅吊蘭,在蔥鬱的綠葉間,些許地吐出一顆顆酒紅色的花苞。
太多的物质充斥着有限的空间,物质增多,意味着扔弃的垃圾增多,而无法感受“空”的美,空灵——有空才有灵气,天空是空的,云卷云舒,云是空的,雨后的彩虹是空的,阳光是空的,花开花落,亦是空灵,学会忘,忘记为拥有物质的忙,忘记为达到目的的忙,一忙一忘,同样是心亡,有的亡了,留下清气.有的亡了,留下腐尸。
没有阳光,或是没有云,都无关紧要。倚门而坐,倚门而停,门内有木,门内有草,便是“闲”了。
作者簡介
鄭媛 ,筆名辛夷。80後,西安人,現於西安鄉村中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