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問道古樓觀(張海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問道古樓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問道古樓觀》中國當代作家張海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問道古樓觀

西周大夫尹喜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必有聖賢將至。就向周康王要求屈尊做函谷關令,專門守候。伊喜每天沐浴、齋戒,還派人清道、灑水,終將風塵僕僕的老子迎進府第,足膝相談間,老子的一番道化天地萬物的言談讓他茅塞頓開,頗有相見恨晚之感,遂行弟子大禮。

樓觀台左右流淌的田峪河和就峪河,源於雲霧繚繞的終南山群峰,水質清洌甘美,飛瀑、湍流、碧潭頗為壯觀,聞仙溝18瀑,更是一幅曲徑綿延,一路豪歌的水墨畫卷;野牛河瀑布飛流直下,濤聲如雷、白浪翻卷,高山湖泊恰似天池碧波蕩漾;洞賓泉、化女泉等青流終年不斷。沿岸芳草翠竹、鳥語花香宛若仙境,參天古木虬枝嶙峋,如天神長髯昂立。在這樣的洞天福地參禪悟道、著書立說夫何求焉?

老子一路西行,遊歷了不少名山大川,總感覺鍾靈毓秀的終南山就是他夢寐以求的樂土,逗留多日不思再行,伊喜也無心仕途,兩人一同歸隱聞仙里。躬耕隴畝之餘,他們在老牛坡放牛,清涼山上講經、南山不老松下論道。從身邊對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轉化中,悟出「無為」勝「有為」的道理。也就是做事不以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能贏得利益的最大化。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讓老子的思想縱橫馳騁在宇宙萬物之間,遠遠超越了同代人的思維空間。

洋洋灑灑五千言《道德經》,就在這鐘靈毓秀的終南山腳下莊嚴宣講,天下賢士紛紛皈依門下。一時間關中街巷酒肆逢人到處說經論道,就連孔子也屈尊問禮,關東六國為之震盪,聞仙里從此改名樓觀台,聲名遠揚。難怪宋代文學家蘇軾也說:「此台一攬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

第二年四月二十八,功德圓滿的老子在今天的西樓觀遇仙橋畔,騎上青牛、帶上童子徐甲,駕祥雲徐徐升天。尹喜把他的肉體葬於西樓觀的山腰上後,遵照老子的教誨,在「說經台」閉關齋戒,苦索「道」「德」二篇的哲理,著了很多道學著作。並按照老子口授心傳的秘訣,苦修三年功德圓滿、位列仙班。

樓觀問道,揚名天下

真人已成九重天上的仙尊,當年的上善池、百竹林、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成為後人探究道文化、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名句,讓樓觀台的文化底蘊更加的博大精深。

歷史的洪流總是伴隨着巨大的毀滅,樓觀台也曾幾度毀於兵匪浩劫和歷次政治運動中,後經人民政府多次修繕日漸繁榮,近年來,又將樓觀台周邊的財神故里,化女泉、大秦寺,以及薰衣草莊園等旅遊資源重新整合,形成大一統的樓觀台道文化展示區。招來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說起道文化,就少不了財神的話題。財神文化是以忠勇、誠信為核心理念。拜財神也是一種淨化心靈,實現公平正義的過程,田峪河畔的財神文化主題公園,滿足了商品時代人們的求財心裡,終日香火鼎盛。

公園以財神廣場和財神一條街組成,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五,財神廣場鑼鼓喧天,耍竹馬、舞獅子,場面宏大令人振奮,不時還有「財神」發紅包,出手就是「五百萬」,博得大家開心一笑。財神一條街聚集了關中的諸多民俗,街頭的戲樓上木偶戲聲情並茂,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店鋪林立、酒旗飄揚,當街擺起的「百桌宴」,再現了關中人樸實的生活習俗,坐在這些實木做成的低桌凳上品一盤秦鎮麵皮、吃一碗羊肉泡饃,身心仿佛又穿越到舊時的光影里。前面還有免費的民俗、雜技表演。散落在道旁的石馬槽、紅門青磚的院落,牆上懸掛的木犁,放着農具的馬車、雕樑畫棟的長廊,都在訴說着農耕時代的輝煌。求財祈福之際,在每個人心頭都深深地打上了中華的烙印。

樓觀石雕道中道

從周穆王拜山的石雕前走過,進了仙都門就步入樓觀颱風景區。鋁合金仿製的絲線纏繞着一隻巨大的金色蟲蛹,蛹的前面是兩雙巨大的翅膀,銀色的「絲線」上掛滿了許願的紅飄帶,小女孩在大翅膀下拍照留影。真像一隻千迴百轉,自蛹而蝶的花蝴蝶。是呀,事業、愛情只有經過千難萬阻的始作俑時代,才能破繭而出,翩然於自然萬象間。現代人無意羽化成仙,只願得一人心,化蝶雙雙飛。難得的創意、深刻的哲理,藴藏在休閒遊玩間,可謂是匠心獨具

路旁草坪上的石雕,人物造型細膩傳神、惟妙惟肖。你看那神情迷離間,物我兩相忘的莊子;名滿天下,卻一臉虔誠的李白;見了詩仙依然扛着鋤頭,邊走邊招呼的道童,他們都心無旁騖的活出真我來。終南山有靈,才修煉出這樣偉岸清高的世外高人。

在黃色龍鳳旗壯威的高樓上登高遠望,古樸典雅的亭台樓閣,掩映在一片蒼松翠柏之間。仙都門如入雲端,芸芸眾生徐徐而進,小商販忙忙碌碌。宛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說經台前多感慨

以周穆王拜山開篇,歷經宗聖祠、太清門,靈官殿、三清宮、大章節的建築群,才到當年老子宣講道德經的說經台,最終直達樓觀最高點煉丹峰。在布局創意上有層層遞進升騰、烘托主題的理念。

紅門金釘的說經台古樸典雅,門兩側亭內有名人石碑、清泉,這門一打開,就開啟了華夏悠悠數千年的文明。其實,任何宗教都是起源於學術的最高成就,道教成於東漢、盛於南北朝。奉老子為教祖,即「太上老君」。然後將歷代道德楷模分封為神,如忠肝義膽的關羽封為關聖帝、剛直不阿的比干、趙公明為文武財神,詩仙李白也成了「太白金星」。這樣就形成傳統的宗教流派。道教和佛教最大的區別是在人生追求上,道教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將天地人視為一個統一體,煉丹成仙是其最高追求。而佛教的主張是普度眾生、救世濟民的「集體主義思想」,兩者在唐代形成大融合,和儒家的禮樂之治、忠孝節義構成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與其說宗教是對神的頂禮膜拜,還不如說是對傳統人文思想的推崇備至。

院子中間一棵千年古樹黃袍加身昂然於木欄柵里,繁華盛世古木也逢春!站在這蒼松翠柏、茂林修竹拱衛的說經台下,仿佛還能聽到洋洋灑灑五千言的道德經真言,一陣山風吹過,山鳴谷應-------

樓觀台的財神文化、集賢古樂、民間社火、樓觀牛斗虎等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富有地域色彩。首陽山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忠義照千秋。仙遊寺的法王塔是我國目前僅存的隋代土木塔,曾孕育過千古絕唱《長恨歌》。寺內還珍藏着毛澤東手書一百零八字的《長恨歌》石刻真跡。道文化在不斷的挖掘,中華文化也在進一步張揚着,這一切正順應着舉國上下掀起的國學熱,對提升民族認同感自豪感,有着相當積極的意義。

老子為道而生,樓觀台為老子守候,他們才是天造地設的「道」。

[1]

作者簡介

張海民,筆名川南雪。出生於四川宜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