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門外漢

成語: 門外漢

拼音: mén wài hàn

目錄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天竺證悟法師》:「『祗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說:『是門外漢耳。』」

成語釋義

指外行人。

成語示例

朱自清溫州的蹤跡》:「但我於中西的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行所笑。」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外行人[1]

成語故事

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在造訪江州東林禪院常總禪師時,因悟禪理,寫下了《宿東林偈》詩:「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據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記載:「(證悟法師)乃謁護國此庵雲禪師,夜語次,師舉東坡《宿東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曰:『祇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說的是,證悟法師造訪庵雲禪師,夜晚談話中間,證悟以蘇東坡寫的《宿東林坡》為例,認為蘇東坡已經有很深的佛學造詣,庵雲卻認為蘇東坡尚未見路徑,「是門外漢耳」。[2]

《鏡花緣》第十八回:「誰知只顧談文,他們面上好醜,我們還未看明,今倒被他們先把我們腹中丑處看去了」多久公道:「起初如果只作門外漢,隨他談甚麼,也不至出醜,無奈我們過於大意,一進門去,就充文人,以致露出馬腳,補救無及,偏偏他的先生又是聾子,不然,拿這老秀才出出氣,也可解嘲。」唐傲道:「據小弟看來:幸而老者是個聾子,他若不聾,只怕我們更要吃虧。你只看他小小學生尚且如此,何況先生!固然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究竟是他授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若以尋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3]


參考文獻

  1. 門外漢,樂樂課堂
  2. 三字成語:門外漢,親親寶貝早教網
  3. 門外漢的意思和故事,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