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鼻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鼻猴

中文學名: 長鼻猴
拉丁學名: Nasalis larvatus
別 稱: 天狗猴
二名法: Nasalis larvatus Wurmb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靈長目
亞 目: 猿猴亞目
科:猴科
亞 科: 疣猴亞科
屬:長鼻猴屬
種: 長鼻猴
亞 種; 5亞種
分布區域; 東南亞加里曼丹

長鼻猴(學名:Nasalis larvatus),是東南亞加里曼丹的特有動物,是唯一發現的不屬於反芻亞目卻能夠反芻的物種。

它們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鼻子越來越大,最後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搖晃,而雌性的鼻子卻比較正常。[1]

物種特徵

外形特徵
長鼻猴體重7~22公斤,體長60~70厘米。公猴要比母猴大許多,一般為72厘米長,尾長78厘米,體重24公斤,母猴則只有60厘米長。長鼻猴的腹部較大,其消化系統分為好幾部分,有助於其消化樹葉。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都能直立起來。成年長鼻猴的毛皮是粉紅色和棕色;頭和肩膀是紅色;手臂、腿和尾巴是灰色的。雄性性有陰囊黑色和陰莖紅色。小長鼻猴剛出生時臉是藍色的,在2~3個月時變為暗灰色。8~9個月時,和成年猴顏色相同。

長鼻排猴與其他猴類最大的區別,是成年雄獸的鼻子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大,最終長度竟達到7~8厘米,由於顏色紅艷,遠遠望去,就像掛在臉上的一個茄子狀的紅氣球。由於這條大鼻子一直懸垂到嘴的前面,晃晃蕩盪,在吃東西的時候,就不得不先將它歪到一邊。
消化特徵
長鼻猴的大肚子中有着一個很大的、袋狀的胃,在解剖孢和生理上都與反芻動物的胃十分近似,在胃中生存着大量可以發酵食物的多種微生物,使長鼻猴能夠消化含有大量纖維素的植物葉子,因此它所吃的植物種類要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多。此外,生長在它胃中的微生物還能分解某些毒素,萬一吃到有毒的食物,會在被吸收進入血液以前就被微生物分解而失效。

棲息環境

長鼻猴喜歡活動在沿海地區至內陸地區。

常發現於沿海低地森林,包括柿紅樹林泥炭沼澤及淡水沼澤森林。長鼻猴很少遠離水源生存。

生活習性

群居
長鼻猴的社會群體比其他大多數靈長類動物的群體變化的速度要快得多,每過一段時間,一個群體中的成員就將發生一些變化。

社會群體成員發生變化的部分原因是由於首領不斷驅逐尚未成熟但已能夠進行獨立生活的年青雄獸所造成的,這些被逐出群體的年青雄獸會自發地集合成一個新的群體,稱為「純雄性群體」,大多以它們中間的一隻年齡較大但仍未成年的雄獸為首,加上十多隻年齡相差不多的年青雄獸組成,有時會被人們誤認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但事實上,這種「純雄性群體」是極不穩定的,其成員幾乎每天都在變更,不僅常常有新的年青雄獸因被逐出社會群體而加入進來,而且有些還進入到其他社會群體中,通過競爭,取代原來的首領。

每隻「純雄性群體」中的年青雄獸成熟了,就會向社會群體中的首領挑戰,發生激烈的搏鬥,如果獲得成功,新的首領就產生了,它將接管這一社群的雌獸和其他成員。但是,如果社群中的雌獸對新的首領沒有好感,也可能會加入到另一個社群中去。有時還會發生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雌獸會在哺育幼仔的時期離開了它們原來的社會群體,加入到「純雄性群體」中,幾個星期後,再轉到其他社群。

這種行為的動機如今還不十分清楚,一種推測是,原來社會群體中的首領已經被新的首領所取代了,新的首領占有這個群體後,有時為了除掉原來的競爭對手的後代,便要殺死這個社群中的所有幼仔。

雌獸此時將極力保護它們的幼仔,但面對身強體壯的新首領,與之相爭往往是十分困難的。在這種形勢下,雌獸只能或者接受這種無法躲避的殘酷現實,或者離開這個社會群體,冒險加入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同擔任首領的另一隻陌生的雄獸在一起生活,但也許會有同樣的遭遇。另外一個較為安全的選擇,就是先到「純雄性群體」中,與年青的雄獸們暫時生活在一起,因為這個臨時群體中的雄獸們還沒有成年,對雌獸還構不成威脅,但這僅僅是權益之計而已。

長鼻猴過着群體生活,同時也有着嚴格的社群制度,而每一個典型的社會群體都會有一隻成年雄獸為首領,與1~8隻成年雌獸以及它們的後代共同組成,一般為10~30隻不等,每日在一起生活。不過,時常也可能有部分個體在其他群體附近活動,雌獸還可能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或者為了能夠接近食物更多的地方,在兩個社群中遊動。在晚上,有時幾個社群還會聚集在一起活動、休息或睡覺,這時常常發生相互吵鬧,甚至鬥毆的情況,十分熱鬧。當本社群的個體受到欺負時,成年雄獸常常會用它的大鼻子向對方發出吼叫,這時鼻子中的氣流會使下垂的鼻子鼓脹,並且高高挺起。

食性
長鼻猴主要以種子、紅樹林的芽及嫩葉以及少量水果為食,有時也會吃一些無脊椎動物如毛蟲和幼蟲。

在加里曼丹島上,由於土壤貧瘠,體型較大的長鼻猴的食物並不豐富,很多植物的樹葉都很粗糙,根本無法消化,因此在樹上的果實尚未成熟的季節里,要找到可吃的食物也是很困難的,迫使其每天要走幾公里的路才能尋找到足夠的食物。

生長繁殖

長鼻猴每年繁殖一次,繁殖季節,雄獸主要是依靠碩大的鼻子來向討雌獸的歡心。雌獸的懷孕期約為166天,每胎僅產1仔。幼仔的形態與成年個體大不相同,幼仔全身的被毛均為黑色,十分稀疏,半年以後則逐步為赭黃色的體毛所替代,7個月後斷奶,12個月後獨立,7年後性成熟。

分布範圍

長鼻猴分布於東南亞婆羅洲,即文萊、印尼的加里曼丹、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

種群現狀

儘管生境條件較為惡劣,但長鼻猴棲息的沿海低洼地帶還是屬於加里曼丹島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也是該島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集中了島上較大的城鎮和大多數農業區。在沙撈越和沙巴,沿海紅樹林等森林的大批採伐利用已經嚴重毀壞了所剩不多的長鼻猴棲息地。有些地區,特別是在沙撈越,儘管長鼻猴在當地是被法律嚴格保護的動物,但僅僅出於娛樂目的所進行的非法捕殺,仍然是使其瀕臨滅絕的嚴重威脅。

在沙撈越,只有不到1000隻長鼻猴,且分仗布不規則;在沙巴,僅有部分地區存有長鼻猴;在文萊河口,僅發現一個種群。在印尼,長鼻猴的數量從1000多隻變為不到100。

物種保護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這種世界著名的珍奇動物和它的棲息地,1977年在沙撈越建立起一個面積為60平方公里的長鼻猴自然保護區,這是一塊靠近海岸的混交林帶,薩門撒河穿過整個森林的中部,紅樹林環繞着河口一帶,並且漸漸地延伸至沿岸的森林之中,一直通往加里曼丹島的腹地。

保護級別

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世上鼻子最長的猴子 號稱情聖 可不是浪得虛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