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蕊淫羊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蕊淫羊藿(學名:Epimedium dolichostemon Stearn)是毛茛目、小檗科、淫羊藿屬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約30厘米。一回三出複葉基生和莖生,具3枚小葉;小葉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側生小葉基部裂片極不相等,葉緣具稀疏刺鋸齒;圓錐花序具花,花小;外萼片早落,內萼片狹橢圓形,白色,花瓣較內輪萼片短,紫紅色,花絲淡黃色,果未見。花期4月。

分布於中國四川。

  • 中文名 長蕊淫羊藿
  • 學 名 Epimedium dolichostemon Stear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毛茛目 Ranales
  •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 屬 淫羊藿屬 Epimedium
  • 種 長蕊淫羊藿
  • 分布區域 中國四川

長蕊淫羊藿形態特徵

長蕊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約30厘米。地下莖短而橫走。一回三出複葉基生和莖生,具3枚小葉;小葉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達8厘米,寬達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近相等,分離,先端急尖,側生小葉基部裂片極不相等,先端漸尖,上面深綠色,背面光滑無毛,葉緣具稀疏刺鋸齒;花莖具2枚對生複葉。 圓錐花序長約15厘米,具花約38朵,無總梗,無毛;花梗長1-1.5厘米,光滑無毛;花小;萼片2輪,外萼片早落,長2.5-3毫米,內萼片狹橢圓形,白色,長8-9毫米,寬約2.5毫米;花瓣較內輪萼片短,紫紅色,長約3毫米,短距內彎,先端圓鈍;雄蕊明顯伸出花瓣,長約8毫米,花絲淡黃色,長4.5-5毫米,花葯長約2.5毫米,瓣裂,外卷,藥隔先端突尖。果未見。花期4月。[1]

長蕊淫羊藿繁殖方式

種苗繁育以無性繁殖(分株繁殖或根莖繁殖)為主,有性繁殖為輔。

選地做床

選擇陰坡或半陰半陽坡的自然條件,坡度35℃以下,土壤為微酸性的樹葉腐殖土、黑壤土、黑沙壤土,可以利用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及果樹經濟林下栽培。將林下地面草皮起走,順坡打成寬120-140厘米、高12-15厘米的條床,橫條溝栽苗,開溝深度6-10厘米。

挖莖移栽

休眠期移栽:春季4-5月萌芽前或秋季9-10月地上莖葉枯萎時,挖取地下根莖,取有芽莖段,切成8~10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個芽胞,用赤黴素和生根粉藥劑處理後,栽於條床內,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覆細土5厘米,踩實後,再用濕樹葉覆蓋3-5厘米。

生長期移栽:夏季6-8月高溫多雨時林下栽培。將野生生長旺盛的植株整株帶土移栽,24小時內隨挖隨栽,最好6選擇陰天或下雨前後。株行距20×25厘米,覆土3-5厘米,踩實後,覆蓋樹葉3-5厘米。這種栽培方法不緩苗,成活率高達85%以上,且根莖分櫱芽生長快,第二年春分枝多、產量高。[2]

長蕊淫羊藿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補苗:淫羊藿翌春2-3月出苗後,及時拔除死苗,弱苗,病苗,陰天補苗種植,以保證基本苗數。

除草:結合中耕進行除草,以畦面少有雜草為度。在生長旺季,可每10天除草1次;秋冬季可30天左右除草1次。

灌溉:淫羊藿喜濕潤土壤環境,乾旱會造成其生長停滯或死苗。如果在夏季連續晴5-6天,就必須早晚進行進行人工澆水。

施肥:在第一年的10-11月結合整地開畦時施入底肥,一般施1000-3000千克/畝。翌年3月底-6月追施一次或兩次,一般情況下無機氮肥施入量不超過5千克/畝,有機複合肥10-30千克/畝;促芽肥於翌年10-11月施一次,施農家肥1000千克/畝,或有機複合肥10-20千克/畝;每次採收後應及時補充土壤肥料,一般可施農家肥1000-2000千克/畝,或有機複合肥20-30千克/畝。底肥於開畦後定植前,將肥料均勻撒於畦面,然後翻入土中,耙細混勻,也在開畦後定植前,挖定植「穴」或「條」時,將肥料均勻放入「穴」或「條」內,並將肥料與周圍土壤混勻。追肥主要採用「穴」施,追肥時切勿將肥施到新出土的枝葉上,應靠近株叢的基部施入,並根據肥料種類覆土或不覆土。

採收管理

種植2年後的淫羊藿便可採收,8月份是淫羊藿生長發育好,營養物質積累最高的季節,而且藥效強,可在此時採收。採收時將地上莖葉採收捆成小把,置於陰涼通風乾燥處陰乾或晾乾。選出雜質、粗梗及有可能混入的異物,以保證藥材質量。連續採收幾年後,常會影響淫羊藿的後期發育,影響其越冬芽及來年的新葉產量和質量。為此,連續采割3-4年後,應輪息2-3年以恢複種群活力。[3]

長蕊淫羊藿主要價值

可用作藥物。主治陽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經衰弱,健忘,耳鳴,目眩等症。淫羊藿是我國常用中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