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清區馬山鎮

長清區馬山鎮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東倚泰山,西傍黃河,是濟南市通往華東、華南的重要門戶,自古就有「齊國咽喉」之稱,農業、工業發展迅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中文名: 馬山鎮

外文名: Mashan Town

別 名: 馬山

行政區劃代碼: 370113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地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

面 積: 88.4 km²

下轄地區: 郭莊村、馬東村、小崔莊村,大崖村等5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濟南市長清區郭莊

電話區號: 0531

郵政區碼: 250304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1321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最大的「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馬山

機 場: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火車站: 長清站(在建)、濟南西站

車牌代碼: 魯A

目錄

鄉鎮概況

馬山鎮地處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南部山區,交通便利,位置重要,是古齊魯兩國的重要通道,是古齊國伸向中原的觸角。104省道穿境而過,並與毗鄰馬山而過的104國道、220國道、京福高速公路、津滬鐵路連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絡。以轄區內歷史名山——馬山(《左傳》載格馬山、隔馬山)命名,鎮政府駐地郭莊,在長清區南21公里處。總面積88.4平方公里,轄三個辦事處,5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

南至張家老莊與泰安地區肥城市接壤,西到馬山與雙泉鎮搭界,北抵小河東村與歸德街道毗連,東逾大東山、砣曰,分別與五峰山街道、萬德街道為鄰。

境內古蹟文物璀燦薈萃,有中國古代謀略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隱居的通明洞,漢、唐、宋、元、明、清歷代古文化遺址保存完好,有國際主義戰士史元厚烈士紀念堂。旅遊資源豐富,馬山海拔512.3米,與五嶽獨尊泰山、魯中仙境五峰山並稱姊妹三山,山上有世界基尼斯之最「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森林公園、馬山神豐施候廟等「五泉、十洞、四十八景」,令海內外遊客留連忘返。早於秦長城490多年的齊長城環拱在馬山群山之上,長達30多公里。中華聖桃、中華雪桃享譽全國,每年舉辦農曆三月三山會暨雪桃賞花節、雪桃採摘節等文化特色活動。礦產資源豐富,馬山素有「建材之鄉」的美稱,花崗石、木魚石、石英石、鉀長石等20餘種,儲量大,質地優。

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有「栝蔞之鄉」美譽,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2011年,全鎮中藥材種植產業取得重大成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基本實現「人均半畝藥,增收一千元」前期目標。新引進環球醫藥控股集團等三家中藥材企業進行公司化運營,同時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合作不斷深化,已真正形成校、地、企深度合作的良好格局。馬山栝簍「地理性標誌產品」榮獲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認定。馬山鎮還被列為濟南市現代農業特色品牌示範基地。林果業發展迅速,雪桃面積突破8000畝,核桃面積突破5000畝。新引進了濟南樂生園有機黑豬養殖等三個大型養殖基地項目,並積極發揮他們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共引進規模企業11個,投產5個,在建4個。濟南長虹高科技複合管有限公司、濟南暖風機廠等一批骨幹企業競爭力不斷提高。城鎮面貌不斷完善,投資1600多萬元實施了城鎮建設行動,通過城鎮建設,使馬山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活環境大大提升,城鎮面貌明顯改觀,綜合承載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將給馬山帶來更多的發展資本和發展機遇,將對經濟社會產生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鎮村幹部考核制度,形成了「一線二綱」科學考評體系,馬山幹部管理進入了規範化、科學化軌道。2011年全鎮重點項目,分別是山區綜合開發項目、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土地整理項目等,共計投資2000多萬元。

馬山鎮有着豐富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發源於馬山腳下的賓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黃河,國家中型二級水庫崮頭水庫容量達2000萬立方米,星羅棋布的楊土水庫、東褚水庫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旅遊資源魅力四射,境內馬山主峰海拔512.3米,與泰山、五峰山並稱「三姐妹」。山上懸崖百丈,古樹參天,森林茂密,景色秀麗,有建於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古建築,東坡有面積達276.9畝的被大世界基尼斯命名為世界之最的大型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加之馬山「豐施候廟」、「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來無數遊客流連忘返。早於秦長城490餘年的齊長城環繞在馬山群山之上,長達30多公里,是在齊長城過鎮裡程最長的一段。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

近年來,馬山鎮黨委、政府「立足南部山區、加快經濟發展,努力構建生態型鄉鎮」,以長虹鑄管為首的工業正在崛起,長虹科技園規模日趨擴大,2007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馬山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主要果品有桃、核桃、板栗、杏等,其中雪桃面積達5000畝,優質雪桃產量達60萬公斤。以北李為中心的雪桃精品園位於馬山腳下,為馬山森林公園的一大靚點,是馬山農業生態旅遊的中心。馬山三產發展迅速,特別是以馬山景區旅遊、雪桃園觀光為內容的旅遊業日趨活躍,遊客日漸增加,知名度越來越高,馬山已成為長清區「六大景區」之一。

目前,馬山加大了大開放、大招商、大引進、大開發、大發展的力度,緊緊依託區位、交通、資源、產業基礎等巨大優勢,制訂了生態農業區、商貿住宅區、旅遊風景區、行政文化區、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五大功能分區開發建設規劃,本着高起點設計,高水平建設,高效益管理的原則,廣交天下朋友,誠招四海客商,採取多元投入、加快建設步伐,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新型小城鎮建設新突破。並且進一步弘揚「明禮誠信」的風尚,全方位搞好服務,努力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形成人氣、商氣、財氣匯集的窪地效應。

名稱溯源

馬山本名格馬山,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側2公里處,面積3.6平方公里,東南西北走向,海拔512.3米。山上植有側柏、刺槐等樹木,森林覆蓋面積占60%,懸崖百丈,大樹參天,森林茂密,景色秀麗。《左傳》記載,魯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十一月初一日,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攻克齊國的防門重地而進占平陰邑,然後沿着今孝里經義合、土屋至崮頭的山澗谷地尾追潰退的齊軍。時齊軍負責殿後的閹人夙沙衛,為了阻擋追兵,將戰車拴成一排堵塞道路。大夫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夙沙衛為了報復,就在小路的狹隘處殺掉幾匹戰馬,堵住隘口,將殖綽、郭最擋在後面,晉人追來,倆人被俘。夙沙衛殺馬塞路的隘口,即今馬山與歸德結合部的石門,馬山與石門隔河相望,此後遂稱此山為「格馬山」。後訛為隔馬山,省作馬山。馬山還有「山形似馬,故又稱馬山」之說。

自然資源

馬山鎮有着豐富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發源於馬山腳下的賓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黃河,國家中型二級水庫崮頭水庫容量達2000萬立方米,星羅棋布的楊土水庫、東褚水庫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

農業發展

以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總抓手,在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畜牧、林果和花菇產業化。現已發展旱作小麥4000畝,地膜花生、地瓜1.5萬畝;蘋果、玉杏、雪桃、板栗、核桃等林果10000餘畝;牛、羊、兔存欄量分別達到5000頭、4萬隻、5萬隻。

工業發展

鎮駐地規劃建設了占地150公頃的工業開發園區,已實現「四通一平」,並制定了在工業區內投資的優惠政策,廣招客商投資開發。區內現已形成建工建材、機械加工、搪瓷化工、特種鍋爐、建築安裝五大主導行業,固定資產4830萬元,從業人員6500人,擁有市級以上先進企業6處,合資企業2處。市級先進企業濟南宏源特種鍋爐集團,是省勞動廳「E」級鍋爐首批定點企業,生產資格為E2級。成立了濟南市特種鍋爐研製開發推廣中心。研製生產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角管式鍋爐,榮獲中國首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銀質獎。立式強化燃燒爐、雙功能帶循環裝置燃燒爐分獲中國第二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獎。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2000萬元,增長6.2%;農業及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9555萬元,增長14.8%(農業增加值達到10435萬元,增長19%;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120萬元,增長20%);人均農業及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111元,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29萬元,占年計劃的10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8642萬元,增長4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400萬元,增長0.4%;個體私營經濟實繳稅金達到270萬元,增長9.8%;出口總值達到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達到6200萬元,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29元,增長11.1%。

1986年,馬山鎮共有鎮村辦企業168家,其中鎮屬企業21家,村辦147家,擁有固定資產439.8萬元,從業人員2887人。自1986年起,通過積極與省、市政府駐地大企業攀親結緣搞聯營,努力推行「產學研」工程,廣招賢才,先後建起了壓力機配件廠(現為金馬機械製造總廠)、搪瓷廠、化工廠等。還先後與全國、省、市30餘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係,引進高中級專業人才186名,開發新產品153個。1987年,建成了立德粉廠。到1991年,濟南宏源特種鍋爐集團(原濟南特種鍋爐廠)、金馬機械製造總廠、建材公司已發展成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鎮辦企業,年產值均過千萬元。衝壓件廠(原農具廠)於1994年被鍋爐廠兼併。到1997年,全鎮工業形成了耐火材料、精密機械、化工、建材、食品、搪瓷、特種鍋爐、建築安裝和金屬編織等9個門類的主導產品。同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226家,從業人員1.4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61887萬元,比1986年增長2486%;實現利稅6268萬元,比1986年增長2634%。其中鎮屬企業10家,擁有固定資產1192萬元,從業人員857人,完成產值13277萬元,實現利稅1134萬元;村辦企業92家,從業人員7400人,完成產值33083萬元;個體企業124家,從業人員5750人,完成產值15527萬元。

到1997年,全鎮建築隊伍由1986年的700人發展到150 0人,安裝隊伍由300人發展到1000人。1997年,全鎮完成建安產值2363萬元。

私營經濟

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落實好有關優惠政策,實行領導、政策、資金傾斜,鼓勵農民放心、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目前,全鎮個體私營業戶已發展到224家,其中私營企業19家,投資百萬以上企業6處,從業人員已達3000多人,有利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教育科技

1986年,全鎮教育結構不盡合理,學校布局分散,校舍陳舊。12年來,通過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高教育質量。1986~1987年,先後投資57萬元,使全鎮48所中、小學全部實現「六配套」。1988年,投資20萬元建成建築面積850平方米的成人教育中心教學樓。是年,對全鎮7所小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擴建,其中投資20萬元為北站和南李小學新建教學樓,建築面積分別為234平方米和198平方米。

1989~1996年,先後投資200萬元為馬山中學新建教學樓兩幢,建築總面積達4740平方米。1993~1996年,共投資100萬元,按義務教育的配備標準為全鎮中、小學配齊了音、體、美器材及圖書和教學儀器,達標率為100%。1994年,順利通過了市政府的「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達標驗收。

至1997年,全鎮中學由1986年的5所調整為1所,在校生1383人,教職工93人;小學由1986年的42所調整為25所,在校生2456人,教職工165人;幼兒園由1986年的34所調整為15所,在園幼兒411人,教職工40人。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72%、100%和90%。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升初中率均為100%。初中在校生鞏固率為97.6%。1986~1997年,初中向高中、中專學校輸送1309人,實施弱智兒童隨班就讀教育,入學率為100%。1990年,被評為省基礎教育先進鄉鎮。1991、1992年,鎮教委連續兩年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鎮教研會於1992年被評為市級先進集體。1996年,榮獲省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競賽團體二等獎。鎮成人教育中心於1988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1993年,被評為濟南市掃盲與農村成教先進集體。

文化衛生

1986年,有文化站、廣播放大站各1處。1989年,投資70萬元建起電視差轉台1處,可收看亞洲二號衛星電視頻道的電視節目。到1997年,全鎮陸續建起村級文化大院53處。每年的元宵節舉辦花燈展、踩高蹺、玩旱船等藝術活動。逢重大節日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表演。1997年,全鎮放映電影近500場次。

馬山鎮衛生院是集預防、醫療、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1986年,鎮衛生院占地1.07公頃,建築面積2536平方米,設有內、外、婦等25個科室,醫務人員43人。全鎮53個行政村均建有衛生室,其中甲級衛生室占66%,共有56名鄉村醫生。1992年7月,提前8年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並通過了省級驗收。是年9月,投資40萬元建成新門診樓,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1994年8月,恢複合作醫療制度。1994年12月,鎮衛生院通過達標驗收,達到乙等一級衛生院標準。

視頻

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於家莊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