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江作證(方澤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江作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長江作證》中國當代作家方澤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長江作證

萬里長江,浩蕩東流,潤澤了兩岸廣袤無垠的土地,也孕育了一座陸地面積只有228平方公里的綠島——江蘇揚中。

揚中島是枕着長江的波濤長大的。長江水裹挾的泥沙,在這裡歷經萬年一點點沉積,東晉時漲成一個個小沙洲露出水面,明清時漸漸相連成片,成為揚中先輩們墾荒定居之所。這裡歷史上曾分屬周邊多個府縣管轄,1904年才獨立建制。

在全國2800多個縣(市)里,揚中無疑是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大自然的造化,讓她成了滄海桑田的最佳註腳,也讓她成了如今長江之中唯一的島市。

而到過揚中的人一定會說,關於揚中的傳奇,遠遠不僅於此。

揚中的往昔,註定是灰色的。

「窮奔沙灘富奔城」,當初背井離鄉踏上江洲墾荒定居的揚中先輩,大多生活無着,窮困潦倒。他們企望在這遠離戰亂和苛稅的小島上,構建幸福安康的夢想。然而,環境的閉塞、資源的稀缺、土地的貧瘠、洪災的肆虐,又常常使他們心血澆鑄的努力付之東流。

揚中老輩人口中曾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登臨揚中江對岸的圌山,指着江中的沙洲,問起洲上的黎民疾苦,隨行的官員如實奏說民不聊生。乾隆帝嘆道:「江洲的百姓永遠也富不起來,他們的好風水,全叫圌山給擋住了。」

圌山給了這位自詡盛世明君的皇帝粉飾太平的藉口,然而,銜枚疾進的歷史終將證明,皇帝的讖言,不過是歲月長河中一個轉瞬即滅的小水泡。

窮則思變。改革開放以後,蟄伏在揚中人血脈中數百年之久的創造力如熾熱的岩漿噴涌而出。沒有資源,沒有市場,揚中人就走出小島闖世界。靠着「走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辛萬苦」的「四千四萬」精神,揚中人購進工業原料,再將生產的工程電氣產品推銷到全國各地。短短十年間,揚中的鄉鎮企業蓬勃興起,成為全國鄉鎮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然而,一方孤島,閉塞的交通依然是經濟發展的天然瓶頸。揚中人出入小島,從來只能依靠舟楫擺渡,遇上大霧瀰漫、風高浪急的惡劣天氣,船隻停航,揚中人只能望江興嘆。多少有望投資的項目、簽定的合同,因此化為泡影。

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建橋!

世世代代揚中人心中放飛的夢想,凝聚成跨越孤島的強大合力。資金短缺,無論機關幹部、企業職工,還是普通農民;無論耄耋老人,還是幼稚學童,都無需動員踴躍捐款。30萬揚中人,捐款總額高達2500餘萬元,人均捐款相當於當時機關幹部一個月的工資!

揚中人永遠不會忘懷,1994年10月6日,全國首座由農民集資興建的長江大橋——揚中長江一橋勝利通車了!這無疑是小島有史以來最沸騰最歡快的一天,數萬揚中人激情澎湃眼含熱淚走上大橋,體味跨越長江天塹的狂喜與自豪。

其後20年間,揚中為加快對接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又相繼建成了揚中長江二橋、三橋。2012年,連接京滬高速與滬蓉高速的泰常高速通道從島上穿過,揚中的北江、南江又聳起了氣勢恢宏的泰州大橋、揚中大橋。

一座縣級建制的小島,竟然形成了五座長江大橋聯通南北的曠世奇觀!這一座座橋,不正是每一個揚中人開拓進取的心與心的銜接、永不停歇的前行腳步的延伸麼?

一座座大橋,為揚中島插上了一雙雙騰飛的翅膀。

憑着眾志成城的「大橋精神」,揚中人不斷加快工程電氣產業的轉型升級,智能化電氣產品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20%以上,為揚中贏得了「中國工程電氣島」的美名;憑着「大橋精神」,揚中人又相繼培植了新能源、裝備製造兩大新興產業,構築起了揚中經濟的宏偉大廈

伴隨着經濟發展的高歌猛進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節節攀高。2006年,揚中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面小康;2014年,揚中城鄉居民年末人均儲蓄存款餘額突破7萬元,在富裕的江蘇名列榜首,一舉成為民富水平最高的縣(市)。

如今,行走揚中,已然難以分清城鄉的差別。觸目所及,到處都是裝修精美、價值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農家別墅。一幢幢時尚氣派的別墅連綿成靚麗的城鄉風景線,成為揚中民富水平的直觀呈現,也成了島城展示形象的閃亮「名片」。

長江有靈,定會動容:這世上沒有什麼艱難險阻,可以阻擋執着前行的腳步。只要永葆一往無前百折不撓豪情和幹勁,天塹可成通途,荒蕪沙洲也能崛起富裕新城!

揚中有個名聞天下的稱號——中國河豚島。

[1]

作者簡介

方澤華,女,金融從業人員,長治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在文字中釋放自己。偶有作品發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