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嶺縣長嶺鎮

長嶺縣長嶺鎮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下轄鎮,地處長嶺縣中部,東、東南與流水鎮接壤,南與腰坨子鄉相連,西南與新安鎮為鄰,西與前七號鎮毗鄰,西北與三團鄉相接,北、東北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454.66平方千米。

長嶺鎮原屬長益區;2020年12月,析長嶺鎮設立長盛、長治和長久3個街道辦事處,長嶺鎮人民政府遷移至山灣村。

截至2018年末,長嶺鎮有戶籍人口99099人。截至2020年6月,長嶺鎮下轄10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011年,長嶺鎮財政總收入2.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1.1億元。2014年,長嶺鎮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97億元。[1]

中文名: 長嶺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

地理位置: 長嶺縣中部

面 積: 454.66 km²

下轄地區: 10個社區、19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6月)

政府駐地: 山灣村

電話區號: 0438

郵政區碼: 131500

氣候條件: 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吉J

人 口: 9909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原屬長益區;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長益區更名長益鄉。

民國八年(1919年),改為第一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長嶺鎮屬城關區,轄東北、西南、西北、東門外、南門外6街。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屬城關區。

1950年, 改為第一區。

1953年10月,設長嶺鎮,屬第一區,轄工農一、二、三、四社。

1958年,與附近幾個農業社合併為黎明公社;1958年底,更名長嶺鎮公社。

1961年4月,東六號、龍鳳、雙龍、太平4公社析出,長嶺鎮公社轄東門外、南門外、北門外、蔬菜4大隊。

1963年,北門外大隊1中心大隊析出。

1964年7月,公社改鎮。

2002年10月,長嶺縣廣太鄉劃歸長嶺鎮。

2005年,龍鳳、東六號2鄉併入。

2020年12月31日,析長嶺鎮設立長盛、長治和長久3個街道辦事處;長嶺鎮人民政府遷移至山灣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長嶺鎮下轄10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長嶺縣行政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嶺鎮地處長嶺縣中部,東、東南與流水鎮接壤,南與腰坨子鄉相連,西南與新安鎮為鄰,西與前七號鎮毗鄰,西北與三團鄉相接,北、東北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454.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長嶺鎮地處松遼分水嶺台地平原,是松遼分水嶺的一部分,地勢平坦,由東北向西南略有傾斜,四周為山丘環抱,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90—204米之間,土壤為黑鈣土和風沙土,境內無山脈河流。

氣候

長嶺鎮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大陸性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冷暖氣團活躍,天氣多變,乾燥多大風;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天氣溫熱,雨水集中;秋季極地大陸冷氣團逐漸侵入,秋高氣爽,晴日較多,溫差大;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而漫長。多年平均氣溫4.9℃,1月平均氣溫-8.6℃,極端最低氣溫-33.2℃;7月平均氣溫31.2℃,極端最高氣溫36.5℃;最低月均氣溫-24℃,最高月均氣溫28℃。生長期年平均150天,無霜期年平均176天,最長達180天,最短為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915.6小時。0℃以上持續期190天(一般為4月20日至次年10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470.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5天,最多達70天,最少為35天;極端年最大雨量75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313.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自然災害

長嶺鎮主要自然災害是早災。早災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6月,長嶺鎮所有村都不同程度受災,糧食作物減產40%。

人口

2011年末,長嶺鎮轄區總人口1198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518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1900人。總人口中,男性61014人,占51%;女性58844人,占49%;14歲以下22773人,占19%;15—64歲83902人,占70%;65歲以上13183人,占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8659人,占99%;有滿、回、朝鮮等6個少數民族,共1199人,占1%。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1.1‰。

截至2018年末,長嶺鎮有戶籍人口9909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長嶺鎮財政總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是1949年的100倍,比1978年增長25倍。

2014年,長嶺鎮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97億元。

農業

截至2011年末,長嶺鎮有耕地面積23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7萬畝,林地面積65萬畝,大型農業機械20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7444元。

長嶺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高梁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豆類、葵花、芝麻、花生、馬鈴薯、西瓜、大蔥等,有大蔥等名優特農產品。

2011年,長嶺鎮生產糧食9.2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10680畝,產量1.8萬噸;大蔥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3650噸。

長嶺鎮畜牧業以肉食雞、蛋雞、生豬、羊、牛為主。

2011年,長嶺鎮畜牧業總產值1.8億元。生產肉類2812噸,其中豬肉1747噸,牛肉200噸,肉食雞550噸,羊肉315噸。肉食雞出欄50萬羽,蛋雞年末存欄26萬羽;生豬飼養量5.1萬頭,年末存欄2.6萬頭;羊飼養量18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牛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

截至2011年末,長嶺鎮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防護林1.2萬畝,經濟林0.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萬立方米。

2014年,長嶺鎮建成棚菜、馬鈴薯、無公害大蔥種植基地3個,溫室大棚達2100棟,種植示範園區4個。

2014年,長嶺鎮有規模養殖場18個。全鎮年出欄肉雞500萬隻,蛋雞存欄50萬隻,奶牛存欄2500頭,年屠宰肉羊15萬隻。畜牧業產值完成8760萬元。

工業

2014年,長嶺鎮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4戶,產值26億元。中小企業9560戶,從業人員達5.3萬人。

截至2018年末,長嶺鎮有工業企業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

商業

截至2018年末,長嶺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128家。

郵政業

截至2011年末,長嶺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1千米,投遞點5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9.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5萬件,征訂報紙430份、期刊210冊,業務收入5萬元。

電信業

2011年末,長嶺鎮有電信企業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38%。移動電話用戶11.6萬戶,比上年增長5%。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5%,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互聯網端口總數4萬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0.9萬個,寬帶接入用戶1.1萬戶,比上年增加14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0.8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長嶺鎮有幼兒所25所,在園幼兒131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21所,在校生764人,專任教師1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900人,專任教師160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536人,專任教師1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長嶺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大院3個,建築面積0.1萬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60平方米,藏書1.5萬冊。有大秧歌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

2011年末,長嶺鎮有有線電視用戶5500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6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長嶺鎮有體育場地1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秋季運動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長嶺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2個,三級乙等綜合醫院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25個;病床320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100張。專業衛生人員1200人,其中執業醫師450人,執業助理醫師240人,註冊護士360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6%;孕產婦死亡率0.00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5‰、0.5‰、0.6‰。

社會保障

2011年,長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0戶,人數500人,支出98.4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164元,比上年增長7%;城市醫療救助43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00戶,人數3012人,支出216.9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96人,支出27.3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醫療救助17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20人次,共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臨時救濟762人次,支出47.9萬元,比上年增長36%。社會福利費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180張。

交通運輸

長嶺鎮有S106省道、G203國道、大廣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截至2011年末,S106省道境內長36千米;大廣高速公路境內長30千米,雙向2車道,有1個出口。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長嶺鎮因位於松遼分水嶺上,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有蒙古人叫胡長嶺的於此地開店,稱長嶺子店,遂成屯名,後簡稱長嶺子。

視頻

泥濘之路(長嶺縣長嶺鎮治安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