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嶺縣第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長嶺縣第二中學簡稱長嶺二中,位於吉林省長嶺縣,始建於1960年9月,是一所集初中高中為一體的普通完全中學[1]

辦學條件

長嶺縣第二中學簡稱長嶺二中,始建於1960年9月,是一所集初中高中為一體的普通完全中學。學校有着光輝的辦學傳統,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黨和國家領導人王剛同志就是二中優秀學子的傑出代表。學校現有教職工226人,教學班53個,學生總數4200餘人。2002年以來學校建成2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模範集體」、「精神文明[2]建設先進單位」、「電化教學示範校」、「藝術教育特色校」等榮譽稱號。學校正向着隊伍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設備一流、學生一流的宏偉目標邁進。

長嶺縣第二中學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創建特色名校、培育時代精英。校 訓:以師應身正學高、為生必勤奮守紀。校 風:爭創一流、追求卓越。教 風:博學、慎思、嚴謹、求實。學 風:善學、勤思、卓越、創新。班 風:規矩第一、崇尚和諧。

長嶺縣第二中學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25名、中級教師80名、省市級骨幹教師40名,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名師隊伍。

長嶺縣第二中學辦學歷史

古人說:「以銅為鏡,可別妍媸;以古為鏡,可明得失。」長嶺二中這方肥沃的教育沃土,吸天地之靈氣,彰顯磅礴氣象,依顆顆赤心,育莘莘學子,樹起座座不朽的豐碑。自1960年建校至2018年,走過了五十年的漫漫長路,從文革前的披荊斬棘,到聲名日隆;從浩劫中走出,到重整河山;從百廢待興,到成績卓著、聲名顯赫。項項榮譽,滴滴汗水,串串足跡,無不凝結着奮鬥的艱辛,飽蘊着開拓者無悔的追求與堅定的信念。建校初期(1960年—1966年)荷角才露 英姿非同凡響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那是一個充滿幻想、充滿激情的年代,她讓長嶺二中從誕生之初就帶上了不服輸、不氣餒、不止步的精神氣質。1958年,長嶺全縣人口已達到24萬,已經建有初級中學五所。1956年以前,縣內初中畢業生再要讀高中,得分散到長春或外縣報考。1956年僅縣城內長嶺一中就有8個初中畢業班,統一在其中招收了兩個班的高一新生。1957年長嶺一中有12個初中畢業班,又統一招收了一個班高一新生。這三個高中班集中起來,附設在長嶺一中開課只幾個月,就出現了師資困難。後來又招收了四個班的高一新生,總共三個年級七個班的高中,九月份開學,附設到長嶺一中上課,造成一中校舍嚴重不足。當時,長嶺縣政府和教育科有關負責人曾幾次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過長嶺縣建立高中學校的願望。1958年3月,地區文教處經研究同意長嶺縣建一所高中。縣教育科確定了較為具體的籌建高中學校方案。校址準備在三個備選地址中確定其一:南關校東側(縣畜牧中心站所在地)、現長嶺二中所在地、現西關校所在地(當時都是菜地)。基建圖紙由裴恩慶同志構思並去地區教育處和省教育廳請示研究決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