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嶺縣海青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嶺縣海青鄉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下轄鄉,地處長嶺縣東南部,距長嶺縣縣城25千米;東與太平山鎮接壤,南與利發盛鎮相連,西、西北流水鎮交界,北與光明鄉相交。行政區域總面積102.98平方千米。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建屯;1983年11月,海青公社改海青鄉。截至2018年末,海青鄉有戶籍人口12904人。截至2020年6月,海青鄉下轄7個行政村。2011年,海青鄉財政總收入372.33萬元。[1]

中文名: 海青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

地理位置:長嶺縣東南部

面 積: 102.98 km²

下轄地區: 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海青村

電話區號: 0438

郵政區碼: 131518

氣候條件: 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吉J

人 口: 1290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建屯。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設海青坨子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劃歸利發盛區。

1956年6月,設海青鄉。

1958年2月,併入利發盛鄉;9月,併入超英公社;年末,更名勝利公社。

1962年,析置海青公社。

1983年11月,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海青鄉下轄海青村、高產村、草房王村、閻坨子村、李家爐村、賀家坨子村、尹家爐村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海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青鄉地處長嶺縣東南部,距長嶺縣縣城25千米。東與太平山鎮接壤,南與利發盛鎮相連,西、西北流水鎮交界,北與光明鄉相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7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02.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青鄉地處松嫩平原東南部,全境無山脈河流,地勢平坦。

氣候

海青鄉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冬有嚴寒,夏無酷暑,春早多風,秋涼霜早。光照充足,無霜期141天左右,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

自然災害

海青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澇、大風等,一般各為十年一遇。主要發生在7—8月,澇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5年7月,連陰雨32天,日雨量超過80毫米,水澇耕地4120公頃,絕收面積3500公頃;倒塌房屋325間。風災主要發生在8—9月,以2011年8月24日風災為例,瞬間風力達到9級,範圍較小,破壞力極大;全鄉215公頃的玉米受損。

自然資源

海青鄉有豐富的地下資源,現已探明地下有磚瓦土、鹼土等資源。擁有林地822.3公頃,草原80公頃。境內有野生動物30多種,野生植物300多種。

人口

2011年末,海青鄉轄區總人口12350人,有流動人口1256人。總人口中,男性6331人,占51.3%;女性6019人,占4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306人,占99.6%;有蒙古、滿2個少數民族,共44人,占0.4%;其中蒙古族39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8.6%;滿族5人,占11.4%。人口出生率6.53‰,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3.53‰。

截至2017年末,海青鄉有常住人口12196人。

截至2018年末,海青鄉有戶籍人口12904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海青曾名海青坨子,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當時因坨子一帶原屬蒙古族牧主海青的牧場而得名。

經濟

綜述

2011年,海青鄉財政總收入372.33萬元。

農業

截至2011年末,海青鄉有耕地面積10萬畝,林地面積1233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350畝。有大型農業機械24台(輛),有抗旱農田井2730眼,配套噴灌設備2280套。2011年,海青鄉農業總產值10110萬元,比上年增長9.7%,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0%。海青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綠豆、西瓜等,有綠豆、大豆、西瓜等名優特農產品。2011年,海青鄉生產糧食73280噸,其中玉米71000噸,高粱2280噸。海青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飼養有西門塔爾,夏洛來牛和波爾山羊和小尾寒羊等。2011年,海青鄉生豬飼養量7萬頭,年末存欄4.1萬頭;羊飼養量6萬隻,年末存欄34120隻;家禽飼養量30萬羽,年末存欄23萬羽。2011年,海青鄉畜牧業總產值3906萬元。生產肉類616噸,其中豬肉320噸,牛肉290噸,羊肉6噸。截至2011年末,海青鄉累計造林3300畝,其中防護林500畝,經濟林200畝,林木覆蓋率15.3%。

工業

2011年,海青鄉工業總產值303萬元,比上年增長6.9%,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

商業

截至2018年末,海青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14家。

金融業

2011年,海青鄉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8%。

郵電業

截至2011年末,海青鄉有郵政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620戶,移動電話用戶2665戶,寬帶接入用戶41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海青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0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7所,在校生586人,專任教師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7人,專任教師3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來,海青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5個,面積180平方米,藏書3萬冊。文化廣場2個,活動健身器材30件,每年都集中舉辦大型文體活動4次以上,參加人數約0.8萬人次。縣電影公司放映電影42場,觀眾達0.8萬人次。有秧歌隊等文化藝術團體,成員0.4萬人,大秧歌隊在2011年全縣慶「七·一」大秧歌比賽中獲三等獎。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海青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7個;病床4張。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

2011年,海青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000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737人,參合率87%。

社會保障

2011年,海青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0戶,人數560人,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人,支出5.9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3人,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5.2%;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支出3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所,收養14人。

精準扶貧

截至2017年8月30日,海青鄉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養殖扶貧:全鄉共免費發放給貧困戶鵝雛20850隻,834戶,成鵝回收;種植扶貧:鼓勵貧困戶種植金塔椒、粘玉米、穀子等庭院經濟作物652畝,按面積補貼,成品回收;務工扶貧:引導青壯年農民外出或就近務工,增加收入。自2016年底到2017年8月,海青鄉貧困戶1179戶、貧困人口3016人,減少到貧困戶562戶、貧困人口1430人。

基礎設施

2018年春,海青鄉開展春季造林。截至2018年4月20日,海青鄉全鄉造林面積10公頃。

2018年秋,海青鄉開展村屯植樹綠化工作。種植松樹8848棵,京梅260棵,垂柳276棵,柳樹6992棵。至2018年11月26日,海青鄉道路綠化將達到70%以上。

交通運輸

2011年,海青鄉轄區7個村通油柏路或磚路,總長22.4千米。年客運總量7.1萬人次。

視頻

長嶺縣海青鄉大秧歌表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