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亭怨慢·漸吹盡 姜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亭怨慢·漸吹盡
圖片來自搜狐網

長亭怨慢·漸吹盡姜夔少時學詩取法黃庭堅,後來棄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將江西詩派作詩之藝術手法運用於詞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悅,傷離怨別,本是唐宋詞中常見的內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詞則與眾不同。他屏除穠麗,着筆淡雅,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迴環宕折之妙。它不同於溫、韋,不同於晏、歐,也不同於小山、淮海,這是極值得玩味的

= 原文

姜夔〔宋代〕

余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

譯文

我喜歡自己作曲,開始時隨意寫下長短句,然後再調整,配以樂曲,所以前後片有很多不同。桓溫大司馬曾說:「當年漢南種下的依依楊柳,是多麼裊娜動人。而今江邊潭畔,柳葉片片搖落,讓人感到多麼淒婉。時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豈能逃過歲月的滄桑呢?」這幾句話我異常偏愛。

風漸漸吹盡枝頭上的柳絮,到處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綠陰深處。遠處的水岸迂迴曲折,暮色里雲帆凌亂,匆忙往返,也不知要奔向哪裡?見過太多的離別場面,誰能比長亭的柳樹悄然冷寂?柳樹若是懂得人間的情意,定不會年年都長得如此青翠碧綠。

天色漸漸昏暗,高聳的城郭已經望不見,眼前只有一片連綿縱橫的亂山。我像韋郎一樣離你而去,但你要記得,我把玉環留下給你作信物,你在分別時也一再叮囑讓我早早歸來,免得紅花沒人憐惜。如今縱有并州製造的鋒利剪刀,亦難以剪斷我心頭的萬縷離愁。

賞析

  《長亭怨慢》,詞調名,姜夔創製,旁註工尺譜。此詞雖非單純的詠柳詞,但以柳枝頭的「香絮」起興,經柳絲般的「離愁行縷」收尾,詞人身心沉潛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難分。楊柳,無論柔條還是纖葉,無論綠蔭還是飛絮,它渾身上下都散發着濃厚的文化氣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小雅·採薇》),灞橋柳岸,「柳」「留」諧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膽俱裂。在此詞中,柳樹的角色是頻頻轉換的,前六句寫別時別地,就時而言,正是「漸吹盡」時節,柳絮代表着無情流逝的時光,就地而言,綠蔭深深,遮掩着門戶,作為人與現實世界之間的一道屏障,柳樹凸現了框人詞這一藝術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

  面對「青青如此」的長亭樹,作者又一次隱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見」的主人公顯然已被深深的孤獨感所包圍,他希望樹亦有情,可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個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無力的呼喚,最後,連並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給讀者的只是「離別之神」——柳樹那森然的面孔。

  上闋是詠柳。開頭說,春已深,柳絮吹盡,柳陰濃綠 。這正是合肥巷陌情況。「遠浦」二句點出行人乘船離去 。「閱人」數句又回到說柳。長亭(古人送別之地)邊,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無動於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自己惜別的深情。這半闋詞用筆不即不離,寫合肥,寫離去,寫惜別,而表面上卻都是以柳貫串,借做襯托。

  下半闋是寫自己與情侶離別後的戀慕之情 。「日暮」三句寫離開合肥後依戀不舍。唐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別時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見」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侶之意。「韋郎」二句用唐韋皋事。韋皋游江夏,與女子玉簫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定數年後來娶。後來諾言成空,玉簫絕食而死(《雲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這兩句是說,當臨別時,自己向情侶表示,不會象韋皋那樣「忘得玉環分付」,自己必將重來的。下邊「第一」兩句是情侶叮囑之辭。她還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歸來 ,否則「怕紅萼無人為主」。因為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其情甚篤,其辭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離愁難剪作結。這半闋詞寫自己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悽愴纏綿。

  姜夔少時學詩取法黃庭堅,後來棄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將江西詩派作詩之藝術手法運用於詞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悅,傷離怨別,本是唐宋詞中常見的內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詞則與眾不同。他屏除穠麗,着筆淡雅,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迴環宕折之妙。它不同於溫、韋,不同於晏、歐,也不同於小山、淮海,這是極值得玩味的。

創作背景

  姜夔二十三歲時,曾游安徽合肥,與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識,時日一長,往來酬唱,情投意合。後來,作者屢次到合肥與二女相會,情意愈濃。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作者再次來到合肥,但不久就離去了,這首詞大概作於離去之時,以寄託對二女的無盡眷念之情。

姜夔

姜夔kuí(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一說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另一說江西德興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