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絲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絲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長絲鱸(學名:Osphronemus goramy)是絲足鱸科、絲足鱸屬淡水魚類。體側扁,橢圓形,背高而寬;頭小,頭頂和兩邊有突出的額角(狀似頭盔甲);吻端突出,口裂大,下頒突出,上頜小;腹鰭變異為兩根長長的鰭絲(猶如舢板的雙槳,故有舢板魚之俗稱),延伸至身體尾部,臀鰭向後延長,但不與尾鰭相連,尾鰭棘為扇形直射狀。雄魚的背鰭末梢尖長。體表灰褐色(幼魚時具暗色條紋),各鰭淺紅色。18月齡的個體體重0.5-1.0千克;最大個體體重可達20千克。

簡介

生活在水深2米以上的河口水域,是棲息於緩流區,在水急或流速較大的河川很少發現其蹤影;喜集群,喜上下垂直遊動。雜食性,早期幼魚攝食浮游生物,也攝食蟻卵、白螞蟻、水生昆蟲的幼蟲、小型甲殼動物等;晚期幼魚和成魚以植物性餌料為主,也攝食小魚、小蝦等。原產於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賈瓦)、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泰國、越南。飼料投餵:在魚種培育階段,前期飼料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中、後期投放全價顆粒飼料,飼料要求符合無公害養殖標準,質量過硬,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達到30%~50%,各種營養物質要平衡,尤以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要充足。魚苗入池24小時後開始餵食,每天兩次,上午9時~10時,下午4時~5時各一次,投餵魚糜與花生餅各50%,二者攪拌後按魚體重的10%~15%投餌,也可採用幼苗配合飼料與絲蚯蚓結合,先投餵一個月,再投餵配合飼料。在成魚養殖階段,可投餵粗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的全價顆粒飼料,投餌率為5%,分早、中、晚三次投餵。由於長絲鱸口徑較小,所以應注意飼料顆粒大小的選擇。

評價

水質調節:隨着魚體的增長和投餌量的增加,魚類排泄物及殘餌沉積超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而引起水質惡化,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節水質。一般每半月換水一次,換水量不宜超過池水的50%,且注意溫差不宜超過2℃。由於長絲鱸喜歡生活在平靜的水體中,且慣於垂直上下活動,所以要求水體要適當深一些,且不宜頻繁或大量換水。在長絲鱸生長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覆蓋。由於長絲鱸也可在半鹹水中生存,故它對水質要求微鹼性,酸性水質易使它發生病害,所以應適時提高水中pH值,可採用在池塘中撒些殼灰或投放經發酵的畜禽糞便等方法予以調節。[1]

參考文獻

  1. 長絲鱸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