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鐵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鍛鐵技藝,連雲港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2]類項目。
歷史淵源
連雲港的打鐵工藝簡單,多靠口傳心授。打鐵用的地方,也稱「鐵匠爐」。去「鐵匠爐」打制一件鐵具,先是選料。要看「單」下「菜」,打制什麼東西就「依葫蘆畫瓢」選料;然後,進行加溫;先把鋼材或者鐵件,放入火爐煉紅,拿出鍛打平薄後,接着就是「畫樣」;在鐵板上畫出樣圖,用鑿刀割出樣品,之後的工序就是「錘打」;等到鐵器燒紅,師傅就把它移到大鐵墩上,拿小錘開打,徒弟拿着重錘跟着打。錘打要均勻,特別是刀具,刀口既要平又要薄。有時,需要把樣品錘打好後又再修改成形,跟着上沙輪或沖把整個產品車光滑。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冷處理,用煽火箱將爐膛的焦炭或木炭燒紅,將車好的產品插入火中,待產品燒紅到一定程度用鐵鉗夾住產品,把刀口放入水中,快速來觀察,如果刀口太白,說明處理得太硬,用起來容易崩裂,太藍就是太軟,用起來容易卷口。
傳承保護
鍛鐵所用的器具有鍛鐵爐、大、小鐵錘、鐵氈、風箱,以及焦炭、生鐵等主料。現在一般鍛造的產品有八角錘、鋼釺、篩條、鐮刀、菜刀、加力槓、材釘、農具產品、九股叉等。鍛鐵技藝的傳承既有家族傳承,也有師徒傳承。
相關諮詢
打鐵
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看似簡單,但並不易學。 鐵匠師傅把裁切好的鐵料埋入熊熊烈火的炭堆里,把鐵料燒紅。煉鍛時,師傅左手夾出火紅的鐵塊置鐵砧上右手舉小錘捶鍛;站在對面的徒弟,在師傅的錘聲指揮下,有次序地舉大錘捶鍛。打至鐵料由紅變暗,再重新放進爐里燒紅,如此反覆,最終鍛成大小彎度不同的鐵具,諸如鋤、刀之類簡單器具。成形後,再次燒紅,浸在水池裡冷卻,或者埋入爐渣灰自然冷卻,末了,再用磨刀石打磨,以求鋒利。
打鐵雖然流程簡單,其難度就在於把握不同的材料、火候與淬火 的時間。一個鐵匠如果沒有一手過硬的淬火功夫,是難以維持生計的。此外,還需要忍耐高溫,隨時小心以免被火花燙傷。
參考文獻
- ↑ 列舉18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值得珍藏!,搜狐,2017-08
- ↑ 這些被譽為最美手工,可以說是千年絕技,為中國傳統技藝點讚 ,搜狐,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