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鋸緣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鋸緣龜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名:鋸緣閉殼龜

拉丁學名:Cuora mouhotii

別 名:鋸緣攝龜 八角龜

八棱龜 方龜 鋸緣箱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 綱:龜鱉亞綱

目:龜鱉目

科:龜科

屬:攝龜屬

種:鋸緣閉殼龜

亞 種:2

命名者及年代:Gray,1862

保護級別:瀕危(EN) IUCN標準

外文名:Keeled Box Turtle

同義學名:Pyxidea

mouhoti Gray,1862

鋸緣龜一般指鋸緣閉殼龜(學名:Cuora mouhotii)是龜科閉殼龜屬動物。背甲較隆起,有3條明顯的脊棱,其間的背甲部分較平坦,兩外側呈一角度斜向下方;背甲前後緣的緣盾鋸齒狀,後緣者尤甚。腹甲平坦,前緣平切,後緣中央凹入。成體背腹甲之間及胸盾與腹盾之間有韌帶發育,僅腹甲前半可活動閉合於背甲。無腋盾及胯盾。尾短,指趾間蹼不發達。背甲黃褐色,有時緣盾上散有棕黑斑;腹甲黃色,一般無斑紋。頭部適中,背部為灰褐色,散有蠕蟲狀花紋,眼後至額部有鑲黑邊的窄長條紋,上喙鈎曲,眼較大。背甲為棕黃色,上有三條嵴棱,前緣無齒,後緣具八齒。腹甲黃色,邊緣具不規則大黑斑,背腹甲間、胸盾與腹盾問均以韌帶相連,但僅能半閉合。四肢具覆瓦狀鱗片,趾指間具半蹼。 生活于山區,叢林、灌木及小溪中,食性為動物性,但也食植物性飼料,尤喜食活食,如蝗蟲、黃粉蟲、蚯蚓等。它喜暖怕寒,當環境溫度在19℃時,進入冬眠,25℃時正常進食,28-31℃時食量最大。分布於中國、印度(阿扎爾邦、阿薩姆邦、梅加拉亞、米佐拉姆)、老撾、緬甸、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湖南、雲南等地區。 [1]

鋸緣閉殼龜形態特徵

鋸緣閉殼龜 體中等,甲長130-159毫米,寬82.6-113.0毫米。頭大小適中,頭頂皮膚光滑,頭後皮膚分裂成鱗片狀;眼大;鼓膜明顯;吻端平截;吻長短於眶徑;上顎微鈎曲。

背甲高而平,具3條強棱。在兩側棱間的背部平坦。背甲前緣平,稍呈鋸齒形,後緣圓,呈強鋸齒狀。頸盾細長,長約為寬的3倍多;椎盾5枚,呈扁六邊形,寬一般均大於長。肋盾4對,寬亦大於長,並寬於或等於相鄰的椎盾。

緣盾12對,最後4對的外側末端尖出。腹甲略小於背甲,前緣略平,後端凹入。腹甲各盾片的接縫以腹盾縫最長,其順序為腹盾縫>胸盾縫(或肛盾縫)>肛盾縫>喉盾縫>股盾縫(或肱盾縫)>肱盾縫(或股盾縫)。甲橋短而明顯,無腋盾。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腹甲前葉與後葉間亦有明顯的韌帶,但僅腹甲前葉能完全關閉背甲。

前肢較扁,前緣被覆瓦狀大鱗;後肢圓,下部及踵部被覆瓦狀、多少尖出的大鱗。指5爪,趾4爪,半蹼。尾中等,尾基及臀部皮膚有粗糙疣棘。 頭背淡棕黃色,具暗色蟲蝕紋。頭側色暗,具淺色蟲蝕紋。頭側各有1個小的具暗色邊緣的顳點。

背淡棕色、黃綠色,側棱可為暗棕色。棱間及自側棱向外輻射的細紋為淺棕色。腹部淡棕黃色或黃色,每枚腹盾的外側緣有時有暗色斑。

鋸緣閉殼龜生活習性

生活于山區,叢林、灌木及小溪中,食性為動物性,但也食植物性飼料,尤喜食活食,如蝗蟲、黃粉蟲、蚯蚓等。它喜暖怕寒,當環境溫度在19℃時,進入冬眠,25℃時正常進食,28-31℃時食量最大。

鋸緣閉殼龜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阿扎爾邦、阿薩姆邦、梅加拉亞、米佐拉姆)、老撾、緬甸、越南。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湖南、雲南等地區。 [5-6] 鋸緣閉殼龜分布圖

鋸緣閉殼龜繁殖方式

雄性4月下旬便出現食慾減退,焦躁不安,並隨之出現鼻尖發紅,在水流噴濺刺激下外陰莖會伸出,此時雄性遇到雄性常出現相互撕咬爭鬥,遇到雌性則會出現爬背交配的行為。雌性在交配期會出現運動減少,遇刺激甚至未遇刺激的情況下出現泄殖孔擴張的行為,並會配合雄性的求偶行為進行交配。產卵期在每年的6-7月,但也有養殖戶觀察到野生待產親龜9-10月繁殖的現象。

5-6月為交配高峰期,交配次數占全年交配次數的35.16%,並出現雄性瘋狂追逐雌性,以及雄性之間激烈爭鬥的現象,此時間內的日平均溫度為23.2-25.3℃,但在8-10月也均觀察到種龜出現較頻繁的交配行為。在天氣晴朗且溫度較高(日平均溫度30℃以上)的條件下,表現較為怠惰,活動欲望較低,僅在黃昏發現有交配行為。而在降雨且溫度較低(日平均溫度25-30℃)的條件下,龜較為興奮,在正午亦發現有交配行為,配合人為的灑水刺激,交配行為更為頻繁。

雌龜產卵前15-30天攝食量明顯增大,產卵前5-10天食慾廢絕,產卵後1-3天重新開始攝食。 卵為長橢圓形,卵殼白,易碎。每次產卵2-4枚孵出的稚龜背甲長可達35毫米。

鋸緣閉殼龜養殖技術

鋸緣閉殼龜喜生活潮濕地帶,故其身上易有各種寄生蟲,常見的一種為蟎類,大多寄生在龜的腋窩、胯窩、頸窩等處,因此,對新購來的龜,首先檢查並消除寄生蟲,以防傳染。

鋸緣閉殼龜喜食活小昆蟲,人工飼養下可餵蚯蚓、黃粉蟲並搭配果菜類餌料,以補充各種維生素,使體內營養平衡。春、秋季可相對增加投餵量,每日一次,對於體弱的龜還應在餌料中拌入適量的複合維生素,並定期檢查其健康狀況,夏季溫度高於32℃時,鋸緣閉殼龜即進入「夏眠」,這時,應防止太陽直射,並採取相應降溫措施,降溫時,宜逐漸降低。

此時鋸緣閉殼龜不食,不必強行餵食,待氣溫轉涼再投餌。冬季來臨前,應給龜進行全身檢查,不健康的龜可進行加溫飼養,以增進它的體質健康的龜進入冬眠後應停止餵食,以免食後溫度變化而引起龜的腸胃不適。鋸緣閉殼龜在正常情況下具有耐飢耐渴的本領,即使半年不餵食也不易餓死。

鋸緣閉殼龜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鋸緣閉殼龜指名亞種 Cuora mouhotii mouhotii Gray,1862

鋸緣閉殼龜奧氏亞種(越南亞種) Cuora mouhotiiobsti Fritz,Andreas & Lehr,1998

鋸緣閉殼龜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0年 ver 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野生鋸緣閉殼龜自然資源數量極少。由於人為的大量捕殺,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推斷,截至2007年,野生鋸緣閉殼龜種群的成熟個體數已少於250隻。

由於棲息繁殖環境破壞、減少,自然增殖困難,加上因有其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屢遭捕捉,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處於瀕危狀態。

鋸緣閉殼龜為中國稀有種,應充分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 加強漁政管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嚴禁捕捉和銷售。

建議列為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開展鋸緣龜人工繁殖科學試驗,儘快進行增殖放流,補充自然群體。

對其分布、棲息地及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制定保護措施,加大保護力度。 2020年9月30日,國家林草局發布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鋸緣閉殼龜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允許用於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

參考來源

  1. 鋸緣龜,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