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錦縣位於遼寧省西南部、渤海遼東灣畔。199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現名凌海市。凌海市地理坐標介於北緯40°48'-41°26',東經120°42'-121°45'之間,全境環抱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凌海市是遼寧省沿海開放城市,素有"遼西走廊上一顆明珠"的稱呼。199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2009年,全市轄18個鄉鎮、2個街道和26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53.7萬,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15個少數民族,土地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38.5平方公里)。 2013年,凌海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282億元。[1]
歷史沿革
錦縣(州)之名始於遼代,起源小凌河。據《奉天通志》載:"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參柳水,遼稱小靈河,金、元易靈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熱河省凌源縣,逕錦縣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東南過北寧鐵路,繞城西南而東,以其迴旋如錦名日錦川,縣名亦取於此"。
虞、夏時乃冀州之域。商屬孤竹國。周系幽州地。春秋、戰國時為屠河,屬燕國地。
秦滅六國統一後,行郡縣制,為遼西郡之轄境。
西漢時屬遼西郡徒河縣地。新莽改稱河福縣。東漢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遼東屬國,是為遼東屬國之徒河縣。
三國魏徵遼東後置昌黎郡,郡治昌黎縣。晉代時北方的鮮族興起,前燕之慕容廆復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樂縣於此。南北朝時則為北魏之昌黎郡廣興縣,轄徒河、永樂、燕昌地。
隋統一後為遼西郡滬河縣轄境。唐屬汝羅守捉地。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契丹貴族耶律阿保機,征服契丹硌部後建立了契丹國,後改為遼。始設錦州臨海軍,置永樂縣於此,屬京中道。錦州之名始於遼代,系以境內之小凌河繞城西南而東流,以其迴旋如錦,名曰"錦川",縣名亦取於此。
金因遼制仍名錦州轄永樂、安昌、神水縣,屬北京路。元省軍縣名入州,稱錦州屬大寧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稱帝,推翻了元朝統治,建都南京國號明,統一了中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廣寧中、左屯衛,錦縣是其轄境。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廣寧右屯衛,初設於十三山堡。翌年遷治早閭陽縣之臨海鄉(今右衛鎮),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中左千戶所(今之市駐地)。松山堡中屯千戶所,築城設守。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清太祖),建立後金國。明崇禎四年(1631年)後金皇太極(清太宗),率兵進圍大凌河城,明總兵祖大壽以城降。明崇禎九年(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明崇十二年(1639年)困松山城。至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城破,明總督洪承疇、總兵祖再而三樂等被俘。從此錦縣地區論於清王朝。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了全國。清初大體承沿明代舊制,錦縣地區為錦州之轄境。清康熙元年七月(1662年)始改錦州為錦縣,隸屬奉天府。清康熙三年六月(1664年)改隸廣寧府。同年十二月罷廣寧,置錦州,縣附府。縣與府之治所駐錦州。延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分錦縣西境置江家屯廳,後更名為錦西廳,隸奉天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裁縣為府,取名錦縣名稱仍稱錦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裁錦州府治,改府為縣,稱錦縣隸屬遼瀋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除道制,直隸奉天省。同年奉天省改名遼寧,錦縣隸屬遼寧省,縣治所駐錦州。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占據了中國東北,扶植偽滿傀儡政權,翌年(偽滿大同元年)設置錦縣公署,隸屬奉天省,縣治所仍駐錦州。偽滿康德元年十月(1934年),偽滿行錦省制,設錦州省,錦縣公署隸屬錦州省。偽滿康德四年(1937年)設錦州市,縣、市分治,縣治所仍駐錦州。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五五"光復後,錦縣曾一度由八路軍解放。同年冬國民黨軍隊進駐。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錦縣政府駐於錦州市。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遼瀋戰役結束,錦州解放。錦縣人民政府移駐錦州城北流水堡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初,錦縣人民政府遷至大凌河村。同年成立遼寧省,錦縣隸屬遼西省。
1954年並遼西、遼東兩省為遼寧省,錦縣隸屬遼寧省。同年省、市、縣的行政名稱改為人民委員會。錦縣人民委員會,隸屬於遼寧省人民委員會。1980年末經縣人民代表大會決議,縣革命委員會改為縣人民政府。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環渤海灣對外開放城市,也是遼寧省確定的遼西沿海經濟區之一。199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改錦縣為凌海市 。
區域概況
凌海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渤海遼東灣畔。凌海市地理坐標介於北緯40°48'-41°26',東經120°42'-121°45'之間,全境環抱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南臨遼東灣,北依松嶺山余脈,地處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土地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38.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2013年,凌海市下轄2個街道(大凌河街道、金城街道),12個鎮(石山鎮、余積鎮、雙羊鎮、班吉塔鎮、沈家台鎮、三台子鎮、閻家鎮、新庄子鎮、翠岩鎮、安屯鎮、大業鎮、右衛滿族鎮),6個鄉(西八千鄉、建業鄉、白台子鄉、謝屯鄉、板石溝鄉、溫滴樓滿族鄉)。另有1個原種場(遼寧省金城原種場),1個農場(大有農場)。[2]
經濟發展
多年來,凌海市立足資源優勢,全面實施開放牽動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現已形成以金屬冶煉、農產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裝紡織為主體的四大特色產業。
金屬冶煉業
金屬冶煉業是凌海市的支柱產業,現有企業20餘家,以沈宏、華宇公司為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鉬鐵,年產值達到14億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僅沈宏公司1家企業年出口創匯額就達9000萬美元。
農產品加工業
以通亞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800家,採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主要產品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通亞食品有限公司現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產品品種100多個,發展訂單農業3萬多畝,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
石材建材業
依託豐富的花崗岩石材資源優勢,以石山鎮為中心,現有石材加工企業400家,產值達到5億元。這裡的石材產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選為裝飾材料,大量出口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現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場。
服裝紡織
以秦仕服裝公司、漢之王服裝公司為龍頭,形成紡紗、織布、服裝系列化生產,生產廠家多達68家,其中秦仕集團投資1200萬元,建廠房8200平方米,該廠的產品主要有品牌服裝和出口工作服,擁有"雅仕"、"秦仕"等服裝品牌,產品定位在精品、高檔、中檔的標準上,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份額。產品主要出口俄羅斯、韓國等國家。[3]
區域優勢
對外開放優勢
凌海市是中國最北方的沿海開放城市。早在1988年,凌海市就被國務院確定為遼東半島對外開放縣;1993年,又被國務院列入環渤海經濟圈重要地區之一,享受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
交通優勢
凌海市地處關內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發達。遼寧重要港口之一的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處,是中國最北部的一類開放口岸。錦州機場僅距凌海市區30公里。京瀋(北京-瀋陽)鐵路、秦沈(秦皇島-瀋陽)高速鐵路、京哈(北京-哈爾濱)高速公路、錦阜(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錦朝(錦州-朝陽)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距遼寧省省會城市瀋陽210公里,距大連市400公里。
沿海優勢
凌海市地處渤海遼東灣的環抱中,全市海岸線長83.7公里,沿海灘涂1.7萬公頃,10 米等深線以內的近海水域9萬公頃,盛產梭魚、河豚魚、對蝦、河蟹、海參、貝類等多種優質海產品。
自然資源優勢
凌海市地處北溫帶,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無霜期160-180天。 年日照時數為2700多個小時,適宜種植各種北方作物和蔬菜。境內有大小山嶺77座,均屬松嶺山脈和醫巫閭山余脈的延伸部分,已探明的黃金、煤炭、膨潤土、花崗岩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20多種。全市有耕地面積9.4萬公頃,草地面積5萬公頃。全市水資源總量為5.4億立方米,流長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條,分屬於大凌河、小凌河和遼河三個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為85公里,流域面積為 842平方公里,是理想的種植業和林業開發用地。
環城優勢
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被凌海所環抱。凌海市內擁有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諸如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錦州採油廠,中國最大凸版紙生產企業──金城造紙集團有限公司及錦州東港電力有限公司等。凌海市城市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市區內服務設施齊全,網點密布,在購物、娛樂、食宿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擁有星級賓館3家, 其中花園酒店是四星級賓館,凌海國際酒店和凌海賓館為三星級賓館。此外,還建有環境優雅、設施現代的明珠廣場、凌河公園、九華山公園等,是人們休閒、娛樂、健身的最佳場所。
文化旅遊優勢
凌海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民間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書法、剪紙、繪畫、攝影在遼寧省占有一席之地,是全國文化先進市。境內名勝古蹟繁多,有清嘉慶、道光二帝撰文立碑的明清古戰場遺址、國內現有十餘座花塔之一的遼代花塔等,均保存較為完好。全國聞名的觀音洞、十三峰、翠岩山和茶山寺等景致頗佳的旅遊勝地也坐落境內。[4]
招商引資
重點引進大項目。凌海市的招商引資堅持大中小項目並舉,以大項目為主,重點放在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上,積極發展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努力實現由引進項目向引進產業的轉變。在鞏固壯大金屬冶煉、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建材業的同時,大力培育輕紡服裝、機電製造和醫藥化工等新興產業,通過龍頭企業的縱向延伸,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通過相關產業的橫向拓展,形成關聯度高的企業集群,加速主導產業集聚,促進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快速形成。 二是重點引進外資項目。重點引進一批符合本地資源優勢、產業基礎、人才條件和國際產業轉移趨勢、行業發展水平、能拉動凌海經濟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商獨資或合資的大項目和一批對接性強、較靈活的中小項目。鼓勵外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建立出口基地。 三是重點引進科技型項目。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進行廣泛的、多種形式的合作,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對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經濟結構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大項目。 四是重點引進資源型項目。利用得天獨厚的沿海優勢,在海珍品立體養殖、海水精品養殖、設施漁業園、漁業科技示範基地、反季節養殖基地、海水工廠化養殖、海產品深加工等項目上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海上發展之路。利用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強白台子肉牛、肉羊、鵝養殖加工出口基地、閆家肉雞養殖加工出口基地、通亞百合成品出口基地、凌達米業糧米加工等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立足礦產資源優勢,加大石材、石灰石、高嶺土、金礦等礦產資源開發,使資源加工型項目由粗級加工向精深加工、新工藝加工發展,由低級產品向新產品、高科技產品發展。
在工作中,凌海市堅持換位思考,主動營造招商引資寬鬆適宜的投資環境,不斷增強凌海對外招商引資的磁場引力。首先是營造優惠便利的政策環境。為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堅持把門檻放到最低限度,把政策給到最寬程度。依據國家有關政策,結合自身實際,重新調整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下發了《中共凌海市委 凌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招商引資的若干規定》,同時還起擬了凌海市對招商引資中介人的獎勵辦法。為理順和規範凌海市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防止多收費,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給企業一個明確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市政府出台了《凌海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手冊》。其次是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進一步簡化了行政性審批事項和審批程序,實行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職能部門不斷轉變工作作風,從單純管理角色向全方位服務角色轉變,服務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經濟職能部門,政法、金融、稅務、工商等系統大力推行首問負責制,建立了服務承諾制,採取限時服務、上門服務、延伸服務、設立服務納稅申報大廳等多種服務方式,對一些大項目及投資者遇到的棘手問題,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千方百計為投資商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服務。市政府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投資客商的意見和建議,實行了重點項目跟蹤制,加強了項目投資、審批、後續服務等方面的協調服務工作。再次是營造安全可靠的法制環境。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及《錦州市關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違紀行為的處罰決定》,堅持把根治吃、拿、卡、要作為優化投資軟環境的突破口來抓,堅決禁止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的發生。堅決整治"三亂"行為,要求執法部門執法必先守法,嚴格依法辦事,只許在規定的時間內例行執法檢查,不許干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切實維護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實行掛牌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