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銼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銼草,中藥名。別名:千峰草銼草筆頭草筆筒草接骨草馬人參等。

木賊草(《木草經疏》),銼草(《盛京通志》),節節草(《植物名實圖考》),節骨草(《東北藥植志》),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1]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30~100厘米。

根狀莖粗短,黑褐色,橫生地下,節上生黑褐色的根。

地睛莖直立,單一或僅於基部分枝,直徑6~8毫米,中空,有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縱棱溝壑0~30條,粗糙。味甘、苦,性平。

歸肺、肝、膽經。其具有疏風散熱,解肌,退翳等功效,常用於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肛,瘧疾,喉痛,癰腫等。

藥用部位

木賊科植物木賊的乾燥全草。

性味

甘、苦,平。

歸經

歸肺、肝、膽經。

功效

疏風散熱,解肌,退翳。

主治

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肛,瘧疾,喉痛,癰腫。

用法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氣血虛者慎服。

炮製方法

洗淨,稍潤,剪去根部,切段,晾乾。

生理特性


是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 ,呈長管狀,中空有節,不分枝。長30~60厘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長3~6厘米。

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

節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

生於路旁、山坡草叢、溪邊、池沼邊等地,夏秋二季采割。

木賊產地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木賊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2.《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3.《天寶本草》:「治赤白雲翳,去風,清火,除濕,通淋。」

參考來源

  1. 木賊- 中藥材 -,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