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鋪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地處漢中城東6千米處,東以洪溝河為界,與城固縣柳林鎮接壤,東南、南臨漢水,與南鄭區聖水鎮隔江相望,西南、西、西北與七里街道相連,北與徐望鎮毗鄰 。轄區總面積47.26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鋪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鋪鎮常住人口為43762人 。2011年,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7.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7億元。[1]

歷史沿革

因舊稱十八里舖而得名。

舊稱十八里舖。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名為鋪鎮。

1949年至1958年,為南鄭縣人民政府駐地。

1958年,撤銷南鄭縣並人漢中市,為紅旗公社。

1961年,改為鋪鎮區,轄鋪鎮、新民、七里、新鋪、望江、金華6個鄉,區公所駐鋪鎮。

1992年10月,鄉鎮機構改革,將原鋪鎮區所轄新鋪鄉、鋪鎮鄉、新民鄉合併為鋪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鋪鎮轄鋪鎮1個社區,陳家營、回龍、大寨、南池、元房、張家巷、安然寺、王廟、劉李營、大梁、雙豐、楊家營、李沖、新安、鄭坎、新鋪、劉堡、白楊、丁壩、皂樹、聯豐、獅子營、普陀、磨橋、楊庵、蓮花、四合、金壩、關爺廟、陳嶺、蘆壩、賀坎、新橋、許寨、王山、姜壩36個行政村;下設9個居民小組、22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鋪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鋪鎮東街48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鋪鎮地處漢中城東6千米處,東以洪溝河為界,與城固縣柳林鎮接壤,東南、南臨漢水,與南鄭區聖水鎮隔江相望,西南、西、西北與七里街道相連,北與徐望鎮毗鄰 。轄區總面積47.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鋪鎮地處漢江北岸,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北部多為丘陵;中南部為平壩區,屬漢江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東南部為河灘地帶,屬漢江漫灘階地。

氣候特徵

鋪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4.3℃,極端最低氣溫-10℃,極端最高氣溫38℃。無霜期年平均24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7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水系水文

鋪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漢江,由西向東從轄區南緣通過,亦有安溝河、洪溝河和乾溝河等季節河流。

自然災害

鋪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山體滑坡、洪澇、大風等。最嚴重的一次大風災害發生在2011年4月29日,嚴重損毀蔬菜基地。據統計,2011年,鋪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2人次,緊急轉移安置35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90畝,倒塌房屋10餘間,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救災支出30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鋪鎮轄區總人口5.38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72萬人,占50.6%;女性2.66萬人,占49.4%。2011年,鋪鎮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81人。

截至2018年,鋪鎮戶籍人口53600人 。

根據漢中市漢台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鋪鎮常住人口為43762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鋪鎮財政總收入615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79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66萬元,增值稅2221萬元,企業所得稅1469萬元,個人所得稅606萬元。

2011年,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244元。

2018年,鋪鎮有工業企業200個;其中,規上企業29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比上年增長7.25%,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7%。農業耕地面積3.5萬畝。

鋪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鋪鎮糧食生產15413噸,其中水稻13178噸,小麥172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油料作物、中藥材、蔬菜等。2011年,鋪鎮桑園面積1150畝,產蠶16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984畝,產量2070噸,其中油菜2055噸,花生15噸;中藥材種植面積524畝,總產量134噸,其中元胡77噸;蔬菜種植面積2.0萬畝,產量3.39萬噸,主要品種有葉菜類、豆類,其中白菜2269噸,白蘿蔔2281噸,豇豆1894噸。

截至2011年末,鋪鎮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經濟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2.9萬株,林木覆蓋率22%,活立木蓄積量45萬立方米。2011年,鋪鎮水果種植面積1190畝,產量1300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桃、獼猴桃等,其中梨380噸,柑橘180噸,桃420噸,獼猴桃120噸。

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鋪鎮生豬飼養量2.19萬頭,年末存欄1.69萬頭;羊飼養量266萬隻,年末存欄211萬隻;牛飼養量326萬頭,年末存欄1140萬頭;家禽飼養量14.6萬羽。蜂期末箱數170萬箱。2011年,鋪鎮生產肉類2064噸,其中豬肉1662噸,牛肉41噸,羊肉5噸,家禽肉356噸;禽蛋696噸;蜂蜜4600噸;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2%。

鋪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83公頃,產量1264噸。2011年,鋪鎮池塘養殖面積95畝,產量491噸;水庫養殖面積769畝,產量773噸;水產品總產量1347噸。

第二產業

鋪鎮形成以航空機械電子製造、裝備製造和電子機械加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大、中、小型企業100餘個。2011年,鋪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2.8%。2011年,鋪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0.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9.1%。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鋪鎮商業網點646個,從業人員1449人。2011年,鋪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7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截至2011年末,鋪鎮境內有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陝西信合等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6.3億元,比上年增長25.2%;人均儲蓄1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鋪鎮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160個,其中團體會員120個,個人會員40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14件;劇院10個,座位198個,年演出400場次,觀眾達1萬多人次;電影院1座,座位918個,年放映12場次,觀眾達7200多人次;多功能綜合性文化中心1個,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0平方米,藏書8000餘冊,電視站、電影院、錄像廳、歌舞廳、卡拉OK廳、閱覽室等設施齊全。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1998年,文化中心經文化部等8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命名為國家級農村兒童文化園。2011年,鋪鎮重點鎮綜合文化中心動工建設,關爺廟村等11個村文化廣場先後建成,農家書屋工程覆蓋全鎮各村,聯豐等7個村文化宣傳器材全部投入使用。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端公戲、小戲等。

2003年8月4日,鋪鎮開通有線廣播站,36個村的廣播設備調試完畢,到鄉鎮300杆15千米,鄉鎮到村400杆6千米,村以下600杆1.8千米。有廣播喇叭144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截至2011年末,鋪鎮電視綜合覆蓋率3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鋪鎮有小學12所,在校生2024人,專任教師1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6所,主要學校有鋪鎮供銷社幼兒園、秦峰第二幼兒園;2010年4月,被陝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陝西省教育強鄉鎮"。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9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是陝南最大的一所集綜合基本醫療、公共衛生防疫、婦幼保健於一體的鄉鎮中心衛生院。病床6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293.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鋪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7萬人次,住院手術54台次,出院病人556人次。

2011年,鋪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63/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5%;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0.5‰、0.5‰。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鋪鎮全鎮各村健身體育器材全面配置到位,2009年獲全國百萬農民健身鄉鎮稱號。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6%。[5]

交通運輸

鋪鎮已形成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陽安鐵路(陽平關--安康鐵路)、十天高速公路(十堰--天水)、108國道、316國道過境,高速公路在境內有1個出入口。西漢高速公路及漢台引道(非封閉)依鎮而過。2011年,鋪鎮西漢高速公路漢中東出入口連接線擴建工程實現主車道建成通車;長1100米,寬40米的園區路賀坎段整體通車。2011年,鋪鎮有縣鎮級公路2條,總長32千米。截至2011年末,鋪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18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