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銅鐘鄉地處崇陽縣中南部,屬低山丘陵地區。國土面積80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7437畝,其中水田面積11699畝。2003年合村並組後,原16個村、151 個村民小組合併成8個村、75個村民小組。全鄉16087人(2017年)。交通便利,距106國道僅3公里,村級公路四通八達,信息靈通,移動、聯通網絡、有線電視光纖網絡覆蓋率達100%,山清水秀,竹木蔥蔥,資源豐富,人傑地靈。高品位的石灰石儲量居全縣之最。豐富的煤資源正待采發,並且享有 "生豬之鄉、磨盤柿之鄉、桑蠶之鄉"之美譽。[1]
經濟概況
到2004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億元,鄉級財政收入達到208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2515元。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以"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授以"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
農業結構調整有特色。始終堅持"發展-畜、鞏固-竹、擴大-桑、壯大-特"的發展路子,推進農業產業化 。發展-畜,充分發揮傳統養豬業的優勢,實行品種改良和規模養殖。實施"1188"富民工程,即以碧雲牧業公司為龍頭(一個龍頭企業)推動全鄉乃至全縣的生豬發展(一個鄉鎮或縣),每年新增養豬大戶80戶,實現年人均增收80元,到2004年底,全鄉生豬飼養總量達6萬元,其中出欄5萬頭,全面推進三元雜交瘦肉豬的規模養殖。鞏固-"竹",圍繞全縣雷竹大產業,加強鞏固和發展,發揮其經濟效益。全鄉雷竹面積達3000畝,有待於招商開發和深加工。全年可產楠竹50萬支,是一份很具潛力的開發資源。擴大-"桑",以應對"入世"為目的,以發展外向型出口產品為前提,以"湖北田園公司"為龍頭企業發展桑蠶養殖業。余鄉桑樹面積已達5000畝,年產生繭500噸。壯大-"特",逐步壯大銅鐘幾百年來形成的獨具風味的"磨盤柿"特色產業。通過逐年替代老化樹種,擴大種植面積,保持"磨盤柿"呈磨盤狀,個大且味美的特色經久不老。
民營經濟發展有突破。始終按照"開發資源、完善機制、激活流通、培植大戶"的工作思路,把握民營經濟的主導地位,突破性地發展民營經濟。通過民營經濟的發展,推進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全鄉已形成了以水泥廠為龍頭的建材工業園,以碧雲牧業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加工業,以"田園公司"為龍頭的桑蠶養殖加工業,以古市竹木為資源依託的竹木加工業,以獨石豆製品為主要產品的食品加工業和飲食服務業,形成了以銅鐘、佛嶺、在下為中心集鎮的民營經濟產業群。
招商引資
招商合作有措施。一是有優惠政策。鄉黨委政府先後出台了《鄉招商合作優惠政策》、《鄉招商引資管理辦法》等文件,明確了在土地、稅金、資產存量、自然資源開發等方面合作的優惠待遇和實行"一證制"、"通惠卡"的管理辦法,銅鐘的口號是"你投資,我創業,你發財,我發展"、"只要到銅鐘,萬事都暢通"。二是有優質服務。在硬環境方面,不斷完善基礎實施建設,確保水通、電通、路通。在軟環境方面,一方面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環境的整治,保證投資的外部環境不受干擾。另一方面,強化職能服務意識,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在人員管理方面,派員跟蹤服務,現場辦公,保證急事急辦。三是有合作項目。銅鐘的招商合作項目很多,旅遊業方面,仙人洞鬼斧神工,很有開發價值;農業方面,肉製品的深加工,3000畝雷竹園的管理和產品加工等;工業方面,"劣質煤"的開採開發,輕質碳酸鈣的生產,白水泥生產線的投資等。
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有進步。中小學教育點進行合理調整布局。銅鐘中學升學率和考入重點高中的入學率在全縣名列前茅。北程生態農莊和碧雲牧業公司、田園公司為全縣"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示範基地",每年培訓農民達5000人次,有利於提高農民科技致富素質。有線電視網絡連通了全鄉每個村,移動、聯通通信網絡覆蓋全鄉,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有利於群眾的外向聯絡、捕捉各種信息。初級衛生保健通過了有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有利於防治各種疾病。城鎮建設已形成了"一線三點"的發展格局,即以白霓到銅鐘黑色公路為一線,以銅鐘、佛嶺、在下為三個中心建設點,每年引農進鎮達100戶以上。2004年完成鄉級公路黑色化17公里,投資20萬元新建4000平方米的福利院,投資30萬元完成鄉政府機關改造。[2]
所獲榮譽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