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素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素體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F表示。具有體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溫下僅能溶解為0.0008%的碳,在727℃時最大的溶碳能力為0.02%。稱為鐵素體或α固溶體,用α或F表示,α常用在相圖標註中,F在行文中常用。亞共析成分的奧氏體通過先共析析出形成鐵素體。
鐵素體不鏽鋼
在使用狀態下以鐵素體組織為主的不鏽鋼。含鉻量在11%~30%,具有體心立方晶體結構。這類鋼一般不含鎳,有時還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元素,這類鋼具導熱係數大,膨脹係數小、抗氧化性好、抗應力腐蝕優良等特點,多用於製造耐大氣、水蒸氣、水及氧化性酸腐蝕的零部件。 這類鋼存在塑性差、焊後塑性和耐蝕性明顯降低等缺點,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爐外精煉技術(AOD或VOD)的應用可使碳、氮等間隙元素大大降低,因此使這類鋼獲得廣泛應用。
形態成分
鐵素體晶界圓滑,晶內很少見孿晶或滑移線,顏色淺綠、發亮,深腐蝕後發暗。鋼中鐵素體以片狀、塊狀、針狀和網狀存在。 這部分鐵素體稱為先共析鐵素體或組織上自由的鐵素體。隨形成條件不同,先共析鐵素體具有不同形態,如等軸形、沿晶形、紡錘形、鋸齒形和針狀等。鐵素體還是珠光體組織的基體。在碳鋼和低合金鋼的熱軋(正火)和退火組織中,鐵素體是主要組成相;鐵素體的成分和組織對鋼的工藝性能有重要影響,在某些場合下對鋼的使用性能也有影響。 碳溶入δ-Fe中形成間隙固溶體,呈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因存在的溫度較高,故稱高溫鐵素體或δ固溶體,用δ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 在1495℃時溶碳量最大。碳的質量分數為0.09%。[1]
主要性能
純鐵素體組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但強度和硬度都很低;冷加工硬化緩慢,可以承受較大減面率拉拔,但成品鋼絲抗拉強度很難超過1200MPa。由於鐵素體含碳量很低,其性能與純鐵相似,塑性、韌性很好,伸長率δ=45%~50%。強度、硬度較低,σb≈250MPa,而HBS=80。 純鐵在912℃以下為具有體心立方晶格。碳溶於α-Fe中的間隙固溶體稱為鐵素體,以符號F表示。由於α-Fe是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它的晶格間隙很小,因而溶碳能力極差,在727℃時溶碳量最大,可達0.0218%,隨着溫度的下降溶碳量逐漸減小,在600℃時溶碳量約為0.0057%,在室溫時溶碳量約為0.0008%。因此其性能幾乎和純鐵相同,其機械性能如下: 抗拉強度:180—280MN/平方米 屈服強度:100—170MN/平方米 延伸率:30--50% 斷面收縮率:70--80% 衝擊韌性:160—200J/平方厘米 硬度:HB 50—80 由此可見,鐵素體的強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與韌性。 鐵素體的顯微組織與純鐵相同,呈明亮的多邊形晶粒組織,有時由於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蝕程度略有差異,因而稍顯明暗不同。 鐵素體在770℃以下具有鐵磁性,在770℃以上則失去鐵磁性。 (鐵素體的居里點為770℃)[2]
應用研究
從組織形貌及織構強弱上分析壓縮樣品中心與邊緣應變量的差異,並探討這種形變不均勻性對鐵素體超細化過程及再結晶過程的影響。研究表明,低碳鋼在A3~Ar3之間大應變可實現鐵素體的超細化。觀察到A3以上大應變後的淬水組織中心區也存在一些等軸鐵素體。根據鐵素體的等軸狀,以及從形變可提高奧氏體自由能的角度考慮,因此認為A3以上可形變誘導出鐵素體。
參考文獻
- ↑ 鐵素體含量檢測 搜狐
- ↑ 科普焊接—焊接鐵素體、馬氏體不鏽鋼工業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