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嶺天主教堂源於十九世紀初期,天主教便傳入了遼北地區。1814年,一位加拿大人在昌圖建立了一座教堂和遼北地區的天主教會。此前,東北只有很少的教徒,一直沒有常駐的傳教士和固定的傳教場所。
鴉片戰爭後,外國傳教士開始大量湧入東北,也來到了了鐵嶺,鐵嶺城內信徒日益增多。1875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士梁亨利在今天的鐵嶺市銀州區繁榮路、龍首山西坡,主持修建了一座天主教堂。那時的天主教會除了擁有一座洋式教堂外,還有10間洋房、30間瓦房和多間平房,還有四十多間草房,由法國宣教師梁亨利和清國人高明達居住和管理。
教堂歷史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這座教堂也被焚毀,後來又利用清廷賠款重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和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教堂又從附近村民手中永久租用了四千平方米的土地,教堂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了兩萬平方米。此時的教堂規模很大,配套設施齊全,除了建有神父住宅、修女院、雜役人員住房外,還建有學校、孤兒收容所、醫院和庫房等附屬建築。到了1910年,已有教徒近二百人。1936年,教徒則發展到了五百多人。
當時,鐵嶺天主教堂除了傳教外,還開辦了慈善學校,收養孤兒,對貧困子弟進行教育。教會還設立了「孤兒收容所」,將窮苦人家養不起的女童(一般為四歲以下)購買過來,據說在當時,一個女孩兒只需要二元小洋就能買到。這些孩子由法國女教師和中國女教師共同養育,到七歲後,會讓她們進入教會的學校學習,到了十七歲,她們會再學習兩年的烹飪和裁剪,以及其它一些生活技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宗教活動被禁止,鐵嶺天主教堂也未能倖免,大堂被砸,鐘樓被毀,堂內大鐘丟失,教堂先後被多家單位占用。直到1993年,教堂才得以重修,讓這座擁有120多年歷史的教堂,再一次成為遼北地區的朝聖之地。目前,鐵嶺天主教堂依舊是遼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身後還建有聖母山和傳教士墓地,除了傳教士,這裡還安葬着三位大主教。
傳教士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參考文獻
- ↑ 日本神道教究竟是什麼?淺談日本的神道教|日本文化,搜狐,2017-09-09
- ↑ 絲綢之路簡介:唐朝時期開闢的中國到歐洲的商道,趣歷史網,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