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王射潮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錢王射潮

來自網絡的圖片

錢王射潮傳說故事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歷史悠久,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十分壯觀,來這旅遊必看的景觀。在錢塘江畔也佇立着著名的錢王射潮雕塑,關於這個雕塑在民間也流傳着一個非常精彩的傳說故事。[1]

錢王射潮雕塑,位於杭州市錢塘江畔的濱江公園內,是韓美林城市雕塑作品,象徵着錢江兒女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

傳說吳越王錢鏐見潮水衝擊,命令手下萬餘名弓弩手張弓射潮,一時間潮神落荒而逃,潮水因此後退,兩岸百姓得享安寧。於是建造此雕像,表達了杭州人民對武肅王錢鏐深深地懷念之情。

錢塘江的錢塘潮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爭相觀看的景觀,但在很久以前,它曾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下面這則神話,真實記錄了古代人抵抗潮水的史實。

錢塘江的潮水總是非常兇猛,潮頭很高,兩岸的堤壩經常被沖壞,一年到頭總是需要修修補補。居住在兩岸的人民為了阻擋潮水,可謂煞費苦心,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仍然沒有很好的效果。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衝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沖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里就可以想見了。

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叫錢瑀的人統治着江浙一帶,因其勇猛無比,人們都稱他為錢王。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項事情都做得順順噹噹,有聲有色,但錢塘江卻令他頭痛不已。潮水一天來兩次,每次大堤剛修好,浪頭就將大堤沖得七零八落,根本沒有辦法把海堤修築起來。

錢王手下的人只好報告錢王說:「錢塘江里的潮神總跟我們作對,每次等到我們辛辛苦苦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施展法術,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沖坍了。這個海堤我們還是不修了吧,修來修去,白費力氣。」

錢王聽了勃然大怒,厲聲喝道:「如此可惡的傢伙,你們為什麼不把他拖上來給宰了?」

手下人慌忙解釋道:「大王,我們沒辦法殺他。您想想,他是個潮神,住在大海裡面,跟海龍王在一起哩!我們沒法去找他。而等到他出現的時候,他總是翻起潮水,波浪滔天。我們這些肉眼凡胎的人,既看不到他,更沒辦法捉拿他。哪怕坐着鐵打的船,載着一萬名官兵去殺他,只要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

錢王聽了更加生氣,大吼道:「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制伏他,而任由這個小小的潮神胡作非為嗎?」

之後,錢王靜下來,仔細想了一想,說道:「好吧,我自己去降伏他好了。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看看這個潮神到底有多厲害。」

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這一天的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這一天,潮神一定會騎着白馬跑在潮頭上面。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瑀在錢塘江邊搭起了一作高台,一大早就到台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不知為什麼,從當地挑選出來的一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沒有一下子全部到來,令人惱火。錢瑀自然很生氣,就令人傳他的口令,要求弓箭手必須儘快趕來,否則按軍法處置。

這時,他手下的一名將軍,前來稟告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一作山。這個地方山路十分狹窄,只能容得下一個人經過,弓箭手只能一個人一個人地過,因此來得晚了。」

錢瑀是個急性子,一聽說這事,立刻騎上馬就向那作山奔去。到了山前一看,果然如此。錢瑀走到山頂向四下觀望了一下,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把兩隻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只聽轟隆隆一聲巨響,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開了,中間出現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在山下歡呼起來。沒多久,所有弓箭手就都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

錢王再次來到江邊台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

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害,聽說今天錢王要射殺潮神,個個都歡呼雀躍,爭着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里長的江岸,黑壓壓地擠滿了人。眼看時辰快到了,錢瑀雙手叉腰,對着江水大聲喝道:「喂,潮神,你聽好了!如果你答應今後不再興風作浪,衝垮堤岸,危害百姓,我就放你一馬,饒你不死。否則,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錢瑀的聲音很大,人們聽得一清二楚。

岸上的百姓和弓箭手聽了,都歡呼起來,歡呼的聲音如同雷鳴一般。大家神色緊張地面對江水觀看動靜。

可是,狂妄自大的潮神並沒有理睬錢瑀的告誡。一會兒,江海相接的遠處有一條白線在飛速滾來,白線越來越快,越來越猛,浪頭越來越高,等到近時,巨浪翻滾着直向錢瑀所在的高台衝來。

錢瑀忙大喊一聲:「放箭!」話音一落,岸上萬箭齊發,直射潮頭。圍觀的百姓們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出了,接着又是一萬支箭,霎時間,箭像雨點一般射向浪頭。

在萬箭齊發的強大威力下,潮頭竟然不能再向岸邊移動半步,剛才那氣勢洶洶的架勢,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錢瑀絕不給潮神喘息的機會,又下令:「追射!」一時間,又是萬箭齊發,那潮神這時才知道錢瑀的厲害,只得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逃去,消失在天水盡頭。

人們在錢王站立的台子處建成了六和塔,而錢塘江的潮水只要一到六和塔邊就會成為強弩之末,沒有更大的衝勁了。而在六和塔前,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像個「之」字,所以人們又把這條江段叫做之江。

在錢瑀怒射錢塘潮之後,海堤終於得以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瑀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