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鐘鼓樓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鐘鼓樓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鐘鼓樓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萬州區

鐘鼓樓街道,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地處萬州主城區,東與大周鎮相鄰,南與萬州區政府隔江相望,西鄰周家壩街道,北與天城鎮接壤,距萬州區政府駐地3千米,總面積44.7平方千米。 清宣統三年(1911年),鐘鼓樓街道一帶名為城堡;1993年5月,由東城街道更名為鐘鼓樓街道。 2011年,鐘鼓樓街道總人口82562人。 截至2020年6月,鐘鼓樓街道下轄11個社區、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八角井社區北山路155號。 鐘鼓樓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小麥、碗胡豆等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工業以食品加工、機構製造、皮革、建築材料為主。 [1]

位置境域

鐘鼓樓街道地處萬州主城區,東與大周鎮相鄰,南與萬州區政府隔江相望,西鄰周家壩街道,北與天城鎮接壤,距萬州區政府駐地3千米,總面積4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鐘鼓樓街道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平緩,呈條帶狀,屬淺丘地貌;境內最高峰位於都歷山,海拔350米;最低點位於鐘鼓樓大市場,海拔175米。

氣候

鐘鼓樓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0℃,1月平均氣溫7.0℃,極端最低氣溫-3.7℃(1955年1月27日);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42.3℃(2006年8月15日);最高月平均氣溫為37.3℃(2006年8月),最低月平均氣溫1.0℃(1955年1月);生長期年平均275.5天,無霜期年平均297.4天,最長達334天,最短為25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8.3小時;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9.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36.3天,最多達178天(1974年),最少為118天(2011年);最大雨量1635.2毫米(1982年),最少雨量842.1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6月最多。

水文

鐘鼓樓街道境內河道屬苧溪河流域,南臨長江。

自然災害

鐘鼓樓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特大暴雨、大暴雨、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泥石流、地質災害等;1959—1961年連續三年大旱,發生饑荒;1989年7月8—10日連續三天大暴雨,街道受損被淹。

人口

2010年,鐘鼓樓街道總人口85873人。 2011年,鐘鼓樓街道總人口8256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4353人,城鎮化率77.4%;另有流動人口15676人。總人口中,男性40290人,占48.8%;女性42272人,占51.2%。2011年,鐘鼓樓街道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65.7人。

經濟

綜述

2007年,鐘鼓樓街道實現生產總值6955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9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23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494.1萬元。 2011年,鐘鼓樓街道財政總收入9678萬元,比2010年增長6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646.7萬元,比2010年增長14.3%。

農業

2011年,鐘鼓樓街道有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0.5畝。2011年,鐘鼓樓街道農業總產值140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9.0%,農業增加值9195萬元,占生產總值的9%。鐘鼓樓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小麥、碗胡豆等為主。2011年,鐘鼓樓街道生產糧食9743噸,人均約400千克,其中水稻3341噸;玉米1489噸,薯類2988噸,小麥1406噸,碗胡豆256噸;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18877噸,主要品種有蘿蔔、大白菜、藤菜、小白菜。 鐘鼓樓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鐘鼓樓街道出欄生豬7100餘頭,年末存欄3600餘頭,牛740餘頭,羊140餘只,禽類6.8萬羽。2011年,鐘鼓樓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521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其中柑橘4981噸,桃50噸,葡萄37噸,梨22噸。

工業

鐘鼓樓街道工業以食品加工、機構製造、皮革、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鐘鼓樓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8.0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5.4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8.8%。2011年,鐘鼓樓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家,職工394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億元,比2010年增長23.0%。

視頻

萬州區鐘鼓樓街道大團村:200畝櫻花迎春怒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