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鍾萬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鍾萬勰
鍾萬勰
出生 (1934-02-24) 1934年2月24日(90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浙江德清
民族
母校 同濟大學橋樑與隧道系
職業 工程力學、計算力學專家

鍾萬勰[1]

工程力學、計算力學專家。原籍浙江德清,1934年2月24日生於上海。1956年同濟大學橋樑與隧道系畢業。大連理工大學教授。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0年代發現潛艇耐壓錐、柱結合殼失穩的不利構造形式。

教育背景

1952年~1956年,同濟大學橋樑與隧道專業畢業

工作經歷

  • 1956年~1962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班兼任應用數學助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任理論力學教員。
  • 1962年~1978年,大連工學院數理力學系講師。
  • 1978年,大連工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教授、所長,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兼任系主任,首批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導師。
  • 1980年,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兼職教授。
  • 1987年,同濟大學橋樑系兼職教授。
  • 1983年~1991年,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委員會第一、第二任主任。
  • 1986年,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國際計算力學協會常務理事。
  • 1993年,英國威爾士大學、香港大學名譽教授。
  •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60年代發現潛艇耐壓錐、柱結合殼失穩的不利構造形式。70年代與小組基於群論研製了大量工程應用軟件,並主持研製了三維大型有限元系統JIGFEX/DDJ。80年代提出了基於序列二次規劃的結構優化算法及DDDU程序系統提出結構極限分析新的上、下限定理,繼而又提出了參變量變分原理及相應的參變量二次規划算法用於彈-塑性變形及接觸問題,是中國計算力學發展的奠基人之一。1989年以來,發現了結構力學與最優控制相模擬據此又提出了彈性力學求解新體系與精細積分的方法論。

  1. 變分原理及其應用
  2. 殼體理論
  3. 計算力學及程序開發
  4. 優化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設計
  5. 結構力學與最優控制理論的相互模擬

主要論著

時間 名稱 出版社
1982 計算杆繫結構力學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6 計算結構力學微機程序設計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8 結構化程序設計與DITSF語言 科學出版社
1989 計算結構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數值計算方法 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 計算結構力學與最優控制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5 彈性力學求解新體系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7 參變量變分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 科學出版社
2006 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力、功、能量與辛數學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 辛破繭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主要獎項

  • 1997年,在世界計算力學大會上被授予院士獎
  • 1998年,國際計算力學協會FELLOW獎、
  • 2001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 2009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11年,ICCES終身成就獎[2]

參考資料

  1. 鍾萬勰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
  2. 鍾萬勰院士榮獲2011年度ICCES終身成就獎 科學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