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釔鋇銅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釔鋇銅氧

釔鋇銅氧,1987年1月,休斯頓大學的朱經武和他的學生,阿拉巴馬大學亨茨威爾分校的吳茂昆及其學生,共同發現了釔鋇銅氧,也因此引發了對新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熱潮。YBCO是首個超導溫度在77K以上的材料,也就是說它的超導轉變溫度高於液氮的沸點(77K),用相對便宜的液氮就可以冷卻。之前發現的超導體都必須用液氦(4.2K)或液氫冷卻(20 K)。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Yttrium barium copper oxide(YBCO)

中文名稱:釔鋇銅氧 [1]

化學式:YBa2Cu3O7

簡介

合成方法

400℃下在馬弗爐中乾燥反應試劑Y2O3、CuO、BaCO3 2h。準確稱取0?5g BaCO3和相應量的Y2O3、CuO(Y∶Ba∶Cu=1∶2∶3),在乾淨的乳缽中研磨反應物直至沒有見到白色的片狀固體(大約需要10min)。模壓1~3個混合物小圓片(d=13mm,厚1~2mm),置於氧化鋁舟中。使用程序控制的電爐按下列步驟進行加熱:

(1)加熱到930℃,維持12h; [2]

釔鋇銅氧1.jpg

(2)冷卻到500℃,維持1h;

(3)以每小時50℃的速度降溫到400℃;

(4)冷卻到室溫。

當爐子溫度低於400℃,可以用鉗子取出釔鋇銅氧,放在絕緣板上冷卻。

貯存方法

保持貯藏器密封、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與強氧化物、潮濕接觸。確保工作間有良好的通風或排氣裝置。

泄漏應急處理

去除着火源。

防止進入排水溝。

用任何可能的方法收容泄漏物。

在安全的情況下, 堵漏。

釔鋇銅氧及其容器必須用安全的方法銷毀。

用水和洗滌劑清潔地板以及所有被釔鋇銅氧污染的東西。

釔鋇銅氧2.jpg

結構

YBCO為鈣鈦礦缺陷型層狀結構,含有CuO-CuO2-CuO2-CuO交替的層,CuO2層可以有變形和皺褶。釔原子存在於CuO2和CuO2層中,BaO層則在CuO與CuO2兩層之間。

當YBa2Cu3O7中氧原子計量小於7時,根據具體數值的不同,這些非計量化合物結構可以有差異,可以化學式中的δ來表示。 = 1時為四方結構,CuO層(Cu(1))的O(1)為空,不顯示超導性。略微增加氧的含量會增加O(1)的占有率。δ< 0.65時b軸形成Cu-O鏈,結構變為正交,晶格參數分別為a=3.82、b=3.89及其c=11.68Å。當δ ~0.07時超導性最佳,O(1)中只有少數幾個為空。

有證據顯示,當其它原子取代Cu和Ba時,超導性發生在Cu(2)O層,Cu(1)O(1)鏈只用作儲存電荷(charge reservoirs)。然而鐠取代釔後形成化合物的超導性與此相矛盾。

釔鋇銅氧的超導長度規表現出各向異性,穿透深度(,),相干長度(,)。雖然a-b平面的相干長度是c軸的6倍之多,但與傳統的超導體,如鈮()相比仍顯得較小。這意味着其超導態易受到界面或晶胞缺陷的影響,因此對製作YBCO時的儀器要求增高,並且YBCO對潮濕環境相當敏感。

釔鋇銅氧3.jpg

應用

釔鋇銅氧高溫超導體有很多實際中的應用,例如可用作核磁共振成像、磁懸浮設施以及約瑟夫森結中的磁體。

主要有兩個問題限制了YBCO在超導方面的應用:

第一,YBCO單晶有很高的臨界電流密度,至於多晶則很低(保持超導態時僅能通過很小的電流)。這是由材料的晶粒界面造成:當晶界角大於約5°時,超導電流就無法越過界面。這個問題可由通過化學氣相沉積製備薄膜或調準晶界得到改善。

第二,此類的氧化物材料很脆,以傳統方法製成線狀並不能很好地保留其超導性質。

另外,很多情況下大規模冷卻物體至液氮的溫度並不十分實際。

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常會導致材料的新性質。表面改性的YBCO可衍生出許多性質,如抑制腐蝕、黏合聚合物、成核,製備有機超導體/絕緣體/高溫超導體以及製備金屬/絕緣體/超導體隧道結。[7]

這些分子層狀材料可用循環伏安法製備。目前已製得烷基胺、芳香胺和硫醇與YBCO形成的材料,它們穩定性不一。有理論認為在這其中胺扮演路易斯鹼,與YBa2Cu3O7中路易斯酸性的Cu位點結合生成穩定的配位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