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鍋包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鍋包肉
圖片來自getit01.com

鍋包肉是一道中國東北地區[1]風味菜,以豬肉清真風味的餐館則用牛肉替代豬肉)為主料的料理。即將精選豬裡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配糖醋汁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鍋包肉在從山東傳入瀋陽一帶後,發明人鄭興文將其改為即將出鍋時撒上番茄醬翻炒,亦為酸甜口,色澤紅潤,湯汁較多。目前在遼寧一帶的鍋包肉幾乎均為此法製作。

由來

鍋包肉並非是道地的東北菜,原型乃是源自於山東,係由魯菜中的「焦炒裡脊」轉變而來。一般菜餚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這是酥脆的標誌。鍋包肉是哈爾濱道台府菜創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學瀛的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咸鮮口味的焦燒肉塊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餚,這一改使鍋包肉成為哈爾濱首創的菜餚。

鄭興文按照菜餚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可能由於外國人在點菜時發音有問題,因此被叫成鍋包肉。哈爾濱鼠疫疫情結束後,清政府從1911年4月3日(三月初五日)至4月28日(三月三十日)在奉天(今瀋陽)召開萬國鼠疫研究會,鄭興文擔任大會主廚,為適應各國來賓口味,將糖醋汁更改為番茄醬,遂形成遼寧風格的番茄醬鍋包肉

1959年12月24日周恩來從北京來哈爾濱主持東北地區協作會議。在視察三八飯店時親自點了哈爾濱特色菜鍋包肉,並評論道:可別小看這道菜,它的價值也同樣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特點。

參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