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錯刀雙玉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花瓣網 的圖片

金錯刀雙玉斗》是一首古詩,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

文學發展歷史上詩歌出現最早,在藝術起源時期,詩歌與音樂[1]、舞蹈三者常常融為一體,後來詩歌才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曾把不合樂者稱為詩,合樂者稱為歌,現在一般統稱為詩歌。

金錯刀雙玉斗

詩歌歷史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2]》,它產生的時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最後於春秋時代匯編而成。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傑出詩人屈原,創作了古代最早一篇長抒情詩《離騷》。《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離騷》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而西方流傳至今最早的文學作品,是誕生於公元前8世紀左右的古希臘荷馬史詩,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大著名史詩,對後來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詩經》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集分風、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子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如《關睢》,這是一首民間情歌,用起興的藝術手法着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青年男子思戀少女,感情真摯大膽。由於此詩思想、藝術性都很強,且為《詩經》之首篇,故歷來均受重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