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縷衣 杜秋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縷衣
圖片來自大眾網

金縷衣是一首七言樂府詩。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義深永的小詩,它規勸人們不要重視榮華富貴,而要愛惜少年時光。此詩含義豐富,可以說其勸喻人們要及時摘取愛情的果實,也可以說是啟示人們要及時建立功業,正因為它沒有說得十分具體,反而更覺內涵豐富。

原文

杜秋娘〔唐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惜取 一作:須惜)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 一作:有花)

譯文

我勸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祿,要珍惜少年求學的最好時期。

花開可以折取的時候就要儘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賞析

  這首詩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時光」這個詞來概括。這原是一種每個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 讀者感到願望單純而強烈,使 人感到無比的震撼,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詩每一句似乎都在反覆強調「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囉唆,迴環不快不慢,形成優美的輕盈旋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出現了兩次,這是二句重複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第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的意思是相反的,這就是重複中的一些變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變的。「金縷衣」是非常貴重的衣物,卻「勸君莫惜」,說明世間還 有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然而青春是非常寶貴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來的。一再「勸君」,用規勸的語氣,情真意切,有很濃厚的歌味和娓娓道來的神韻。兩句一個否定,一個肯定,否定前者是為了肯定後者,似分實合,虛實相生,形成了詩中第一次反覆和詠嘆,旋律和節奏輕盈舒緩。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則構成第二次反覆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覆,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迴旋反覆。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於是重複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覆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裡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復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覆、句與句的反覆、聯與聯的反覆,使詩句琅琅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迴環到熱烈的動盪,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迴腸盪氣了。

  此詩另一顯著特色在於修辭上的別致新穎。一般情況下,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端; 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後情語。此詩一反慣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後比,先情語後景語,殊屬別致。「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 ,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詩的下聯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生髮。不用「人生幾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美,創造出一個意象世界。

  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種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卻耐人尋味,富有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歌詞這首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錡作,是不確切的。

簡析

  《金縷衣》是一首七言樂府詩。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義深永的小詩,它規勸人們不要重視榮華富貴,而要愛惜少年時光。此詩含義豐富,可以說其勸喻人們要及時摘取愛情的果實,也可以說是啟示人們要及時建立功業,正因為它沒有說得十分具體,反而更覺內涵豐富。全詩修辭別致新穎,藝術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

杜秋娘

杜秋娘(約791—?),《資治通鑑》稱杜仲陽,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歲時成了李錡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