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秋,回味不盡的故事(王友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秋,回味不盡的故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金秋,回味不盡的故事》中國當代作家王友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金秋,回味不盡的故事

打小,我就酷愛金秋。因為金秋的風爽朗,把原野吹拂成一張燙金的請帖:邀請太陽月亮星星雲朵,把豐收的果實檢閱。童年不知愁滋味的我,也總是歡快地在金秋的原野上穿梭跳躍,盡情地享受金秋的賜予。

長大了、當兵了,我依然酷愛金秋。每年金秋時節,我都要探親回鄉,總是喜愛站在自家責任田的最高處,縱目眺望那些像喝醉了酒的紅臉大漢般的高梁,像戀人般搭肩咬耳地相擁一起的谷穗,像孕婦般腆着大肚子炫耀自己的大豆,像金黃色娃娃在媽媽的懷裡睡得香甜的玉米。我尤其喜愛站在一望無際的棉田裡,撫摸那朵朵白雲一般、冰清玉潔、容不得一點一滴污垢的棉花。她們手拉手,肩並肩,緊密相連,一團和氣,雖然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水仙的亭亭玉立,沒有玫瑰的絢麗多彩,沒有海棠的婀娜多姿,卻有着別具一格的美麗容顏和非同凡響的堅強品格。置身於花團錦簇之中,細嗅飄溢着的花的芬芳,時時讓我感覺到金秋的濃烈。金燦燦的不知名的花兒,也遍布在田間、地頭和路邊、街巷,濃郁的芬芳浸潤着金秋多姿多彩的原野。那種恬淡宜人的金秋景象,那串濃縮情感的豐盈故事,如清泉一般流淌在心間,讓我醉意深深。

如今,早已過了花甲之年的我,更加酷愛金秋、珍惜金秋。這不,今年國慶長假前,別人謀劃着全家到名山大川遊覽一番,我卻執意和老伴回到了故鄉小村。

凝望着故鄉金秋忙碌的景象,聆聽着故鄉金秋醉人的故事,我不由得記起了2011年金秋時節,我和老伴、女兒帶着外孫女欣欣,乘長途大巴回故鄉探望已耄耋之年的岳母、幫助收秋和與親朋好友相聚的往事。

那天,由於途中遭遇車禍,耽擱了時間,正常的話,晚上八點半左右到達,結果,九點五十分才到達縣城童村。儘管途中顛簸了十一個小時,有些疲勞,可我的心境卻十分調和、坦然、清新,沒有任何的急躁情緒。一路上,還常常被窗外的秋色、秋光所吸引,情緒進而融化其中。懷着一種歡樂的心情,盛載着一季的美景,伴着秋風、秋色、秋光、秋韻,幸福深深淺淺地在心中蔓延,真箇是悠哉樂哉!

在童村一下車,等候已久的敬達叔、嬸及內侄小全,便笑容可掬地迎上前來。我們總共帶了大包小包十四個,司乘人員幫忙拿東西時,感嘆地說,你們真是像搬家一樣啊!我哈哈一樂,可不是嗎?金秋時節回家,哪能不碩果纍纍呢?!敬達叔、嬸早已安排了豐盛的晚餐,待吃完飯回到家,時針不偏不倚地指向了十二點。和衣而睡的岳母看到我們回來,笑逐顏開,就連每一條皺紋里都堆滿了笑意。內弟和內弟媳,聽到響動也都起床相迎,寒喧幾句,便忙着騰床鋪被。我心裡很是激動,很是高興,回家的感覺真好!

十月一日那天,我兒時最要好的同學、全國勞動模範、東留善固村黨委書記呂廷祥邀請我,到東留善固相聚。到了東留善固,我沒有先見呂廷祥,而是直接看望了三位老人後,才到村委會辦公室與呂廷祥相見。我將刊載着我的散文作品《又到東留善固》的雜誌《文化臨汾》,交到呂廷祥和同學馮明亮的手上,又引起一串往日的話題。

午餐時,近年來從未喝過一滴酒的我,也打破了「戒律」,喝了二兩黃金酒,同學之情難卻啊!推杯換盞中,呂廷祥了解到我的胃不好,便不讓我再喝酒了,杯中換成了白開水。飯後,呂廷祥幫我聯繫了縣裡最著名的老中醫徐德潤,於繁忙之中,抽空陪我前住縣城診病、抓藥。真想不到,僅有一面之交的老中醫徐德潤,竟然打長途電話給我,詳細了解服藥後的情況,並告知一些注意事項。那份關愛之情,令我深為感動。

小侄女娟兒,知道我在家,也從邢台趕回來,讓父母在家裡置辦了兩桌酒席,盛情地招待我們。十月二日那天,娟兒非要讓女婿張忠福開車繞道去接我。事後我才知道,為了接我,娟兒的公婆竟在縣城倒坐公共汽車來到了娟兒的娘家。那一刻,我感動的心情,真是無以言表。

得知我回家消息的文友楊繼平、楊遵義、梁振波、耿志潔等摯友,紛紛打電話、發短信,要請我吃飯一聚。敬達叔說啥也不給大家請客的機會,執拗地於十月三日中午,在童村通利飯店安排了一個酒會,邀請了楊繼平、梁振波、王樹強、趙津銘、耿志潔、王修武參加。大家暢談文學、共話友誼,滔滔不絕。分別之時,手握手、目對目,似有千言萬語,卻都飽含在深深的目光里。那種依依不捨之情,令我心醉又心碎。

本來說,十月四日,安安靜靜地在家呆上一天,好好陪一陪老人。誰知,一大早呂廷祥就打電話對我說,中午至交好友趙子慶要在童村設宴招待我。到了酒店一看,全部是在下堡寺鎮任過職的父母官,年齡最大的已經66歲。我與這些父母官都有過比較多的接觸,可以說是老相識了。把盞敬酒,暢談人生、理想、文學,一些塵封的往事再次被喚起,自然都是美好的記憶。這些老相識,是人生的一面鏡子,滿頭的銀絲展示着以往的歲月里深深淺淺的足跡,他們給下堡寺鎮所做出的貢獻,我永記心間。

轉眼到了九九重陽節(十月五日),朋友們聽說我在家,又誠摯相約,縣城相聚。那晚,趙子慶、於秀峰、朱敬山、呂廷祥、呂繼常等新朋老友,匯聚一堂,暢飲敘舊,慨當以歌,讓我好不痛快、好不幸福!這真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一生一起走。」置身於這濃厚的友情氛圍中,我覺得,生命綻放了美麗的光彩。

十月六日,我必須去尖莊敬達叔家。因敬達叔的二女兒王燕,五日夜專程趕夜車從北京歸來,就為了這次難得的故鄉相聚。到了尖莊,見了王燕妹,真像是久別重逢一般,格外激動。王燕和王婷妹,不是端茶倒水,就是拿好吃的。一通忙活後,才得閒落座聊起天來。那種濃郁的親情,灑在心頭,醉在心窩。我急忙掏出照相機,讓女兒和王巧、王燕、王婷妹照了幾張合影,又讓內侄小全為我全家和敬達叔全家照了一張全家福,將這

份濃郁的親情永遠珍存在記憶的底片。

因為父母早已過世,回家期間,我一直住在岳母家。但我曾兩次偷閒到我出生的地方西王莊看望弟弟,兩次都未進家。第一次,是在地頭和弟弟聊了一會兒天便離開了;第二次,是我率領老伴、女兒和內侄小全,去幫助弟弟拾棉花。外孫女欣欣,也穿梭在棉田裡,大把大把地拾起棉花來,儼然一個小大人。一個多鐘頭後,弟弟非要我們回家吃完飯再走,可我看着弟弟一個人種了十幾畝棉花,每天忙碌地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上一頓,怎麼忍心耽誤弟弟的寶貴時間,便匆匆話別了。

那些天,我總愛在閒暇之時,四處走走看看。村村的街道邊、家家的院落中、戶戶的屋子內,不是堆積着金黃色的玉米,就是堆積着雪白的棉花,滿眼都是累累碩果,滿耳都是笑語歡歌。農民們辛苦地耕耘,只有到了秋天才能得到這麼多的收穫。金秋,的確是應該被歌頌的季節。

一晃,離家的時間到了。十月七日凌晨四點四十五分,我便被手機鬧鐘喚醒,急忙起床收拾東西。五點二十多分,天色還暗,我們便在岳母、內弟和內弟媳的祝福聲中,離家前往縣城汽車站。敬達叔、嬸又等候在那裡為我們送行,一股深深的感動狂潮頓時襲進我的心底。車開動了,敬達叔、嬸還站在那裡頻頻招手。我將頭探出車窗,也使勁地揮動着右手,大聲喊着:「再見,再見!」

很快,大巴就要離開故鄉的土地了,趁停車裝貨的空兒,我在路邊,隨手拾起一片飄落的樹葉,把它輕輕地放在鼻子下,故鄉的氣息即刻浸入我的胸膛,我的血液仿佛一瞬間在這已感涼意的季節里,也隨之變得滾熱、沸騰了。故鄉,真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一簾夢,醉人又甜蜜!

目視着如詩、如畫、如歌、如夢的故鄉原野,我的心頭縈繞着不舍,悠悠戀思更是牽動我的一片摯情。「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故鄉,猶如珍藏在我心底深處的一朵玫瑰花,思念時拿出來嗅一嗅,那種醇厚的芳香味道便浸滿心頭。我喜歡這種感覺,更喜歡這種味道。因而,這種感覺,這種味道始終留在我的心裡。

自從2013年3月退休後,每年金秋時節,我和老伴都會回到故鄉小村,一方面照顧年邁的岳母,另一方面幫助內兄收秋種麥,再一方面與親朋好友聚一聚。金秋時節回故鄉,我不僅收穫了親情、友情、鄉情,而且收穫了感動、感懷、感奮。每每歸去之後,我都要用心用情縱筆寫下這金秋回故鄉的歡樂、喜悅和感受。

金秋,回味不盡的故事![1]

作者簡介

王友明,河北臨西人。中國散文家協會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