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眼藍虎紋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眼藍虎紋蝦原圖鏈接觀賞魚百科
金眼藍虎紋蝦原圖鏈接觀賞魚百科
金眼藍虎紋蝦原圖鏈接觀賞魚百科

中文學名: 金眼藍虎紋蝦
界: 動物界
學名:Caridina cf. cantonensis sp. 「Bluetiger」
俗名: "blue Tiger Shrimp"虎紋蝦大卵型
  飼養難度: 中等
產卵要求:淡水 適應溫度:20℃ - 25℃
適應水質 :PH :7 - 7.5
GH :7 - 8
繁殖溫度 :26℃(±0.5℃)
抱卵天數 :28 - 35 天
分布區域:東南亞
長 度: 2~3cm

簡介

金眼藍虎紋蝦因為並不多見,所以是比較珍貴的品種,大家都是知道蝦子都是以其身體特徵來命名的,金眼藍虎紋蝦也不例外,它通體呈現濃郁的深藍色,初次之外,點綴着金色或者是橙色的眼睛,非常難得。[1]

其實金眼虎紋蝦算是虎紋蝦的變異品種,由於其自身的觀賞價值和繁殖的不穩定性,繁殖很多蝦子有時候只會有一兩隻會慢慢成長成金眼虎紋蝦,所以這些個體在觀賞蝦品種中算是比較珍貴的品種,價格也是一般蝦子的好幾倍,

國內也並不多見,只有少數高級玩家才有。這麼珍貴的蝦當然在養殖方面要慎重,首先在轉水之前要測試好各項指標,特別是NO2的指標,要保持水質的穩定性,不要出現較大的變化。

金眼虎紋蝦其實不算難養的蝦,它適宜生長的環境是淡水,適宜的水溫是20到25攝氏度,水質的ph控制在7到7.5之間,GH在7到8之間即可,再來就是其繁殖時的環境要求了,金眼虎紋蝦屬於大卵型,且產卵的必須是在淡水中進行的,

繁殖的溫度要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抱卵天數在28到35天之間,期間需要足夠的光照和氧氣。其它的飼養條件和虎紋蝦一樣就行了,日常管理做到位就可以了。

觀賞蝦的種類

目前,內地市場上主要把常見觀賞蝦分為三大類:水晶蝦、米蝦、鰲蝦、蘇拉威西蝦

虎紋蝦養殖

虎紋蝦是一種特別美麗的原生蝦,其外表有漂亮的花紋附着,半透明的體色,頭部與尾部呈現淡淡的橘紅色,它同時也是做為工具蝦存在的,很多人都是因此而被它吸引,但是虎紋蝦養殖這塊讓很多玩家頭疼,往往都飼養不到半個月,在此給大家詳細談談虎紋蝦養殖的主要特點。

虎紋蝦對水質要求很高,蝦子入水之前一定要先測試好水質,處理好水中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硬度保持在4左右,虎紋蝦喜歡酸性軟水,適應溫度是8到30攝氏度,適應水質是PH在7-7.5之間,GH是7-8,它的最佳繁殖溫度是18到20度之間,在虎紋蝦養殖期間適量補水,水溫不可高過30度,正常每天一顆麥莖菌,半顆白倉貴。可以氣舉式為過濾,通過水妖精的水不斷衝擊水面,使水體氧氣含量增加,這點與原生地的水質接近,可更好的飼養虎紋蝦。

還有一點值得各位玩家注意的,虎紋蝦跟黑殼蝦、齒額米蝦、紅鼻蝦一樣多變,身體會呈現淡黃色,橘紅色,藍色,黑色,紋路會變成紅色,黑色,橘紅色。身體跟紋路的顏色變化跟光線的強度,光照時間有密切聯繫。在虎紋蝦養殖期間為了您的愛蝦更具觀賞價值,可在這塊多下點功夫。

很多玩家提問了,虎紋蝦養殖為什麼它的原生環境更惡劣,蝦卻可以活,但是回來之後卻養不活呢?在此小編認為一方面是跟運輸過程有關,在運輸過程中水溫會產生變化,而且氧氣波動較大,中途也可能有蝦體的排泄物影響水質,導致蝦只體質下降,在虎紋蝦進入新缸的時候又會經歷一次水質水溫變化,體質較差的就會被淘汰,倖存下來的都是體質較好一點的,因此無論是運輸期間還是過水期間建議大家一定要保證氧氣充足,水質水溫不要有大的變化,減少虎紋蝦死亡率。[2]

疾病防治

水晶蝦憑藉亮麗的顏色、靈巧的身材獲得養蝦者的喜愛。而如果自己心愛的小寵物生病,那即會影響水晶蝦的觀賞價值。水晶蝦養殖固然重要,而水晶蝦疾病更是不容小覷。因為輕則損失一兩隻蝦,重則「全軍覆沒」。水晶蝦疾病主要分為十種,絲狀細菌病、黑斑病、細菌壞死病、累枝蟲病、肌肉變白壞死病、桃拉症病毒病、白斑病、紅腿病、甲殼潰瘍病、黑鰓病。接下來我們詳細講講水晶蝦疾病的表現特徵。[3]

1.桃拉症病毒病 桃拉症病毒病,簡稱TSV。當水溫高達28℃後,水晶蝦就容易患病。水質透明度低,pH值高於9,氨氮含量則在0.5毫克/升以上,養殖兩個月以上。這種病對水晶蝦的危害大,死亡率也很高。桃拉症病毒主要是水平傳播的,以淡水養殖的水晶蝦發病率低。

桃拉症病毒病表現症狀:急性表現為水晶蝦虛弱,不活躍,甲殼變軟,空胃、空腸,體表呈淡紅色,尾扇、游泳足變紅,對蝦在蛻殼過程中大量死亡。慢性表現為甲殼表面出現多重損壞性黑斑,卻能正常攝食。

2.白斑病 白斑病簡稱為WSSV,白斑病的表現症狀為:患病的水晶蝦攝食量大減,甚至停食。行動緩慢遲鈍,彈跳無力。浮游於水面或伏於池邊水底不動。頭胸甲及腹甲易剝開,病蝦體色往往輕度變紅或暗淡褪色,體表粘附污物。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甲殼內側的白斑。

3.紅腿病 紅腿病的表現症狀:病蝦不活躍,在池邊水面緩慢遊動或沉底不動,有時作旋轉遊動或垂直遊動。對外界的驚擾反應遲鈍,食慾減退或停食,個體較為消瘦。最主要的症狀是附肢變成紅色,游泳足最早變紅,以後步足及尾肢也呈鮮紅色,紅腿病的死亡率較高,因為是急性型疾病。

4.甲殼潰瘍病 甲殼潰瘍病主要的病原是弧菌、假單胞桿菌、氣單胞菌和粘細菌等多種細菌引起的。對於細菌入侵的水晶蝦,它的蝦體表面會受到機械傷害。還有一種是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得。

甲殼潰瘍病主要表現症狀:患病的蝦行動緩慢,有時失去平衡,側游,匍匐在池底,最後死亡。細心觀察蝦體病變,你會發現其頭胸部側面甲殼上第一、第二和第三腹節的背部和兩側甲殼以及尾節處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斑點狀潰瘍,斑點的中部凹下,色深,邊緣色稍白。剛死亡的蝦大多數的額劍、尾節和附肢有爛斷現象。蛻殼的蝦殼上有明顯的黑色潰瘍輪廓。

5.黑鰓病 鐮刀菌、水質惡化、缺乏維生素都可以引起黑鰓病。 黑鰓病的主要表現症狀:蝦體產生黑色素沉積,尤其鰓絲末端,點狀或整個鰓呈黑色,如細菌侵襲引起,菌絲大量生長時會突破鰓膜長出鰓外,在鰓絲末端象「花」朵狀。患病的蝦反應緩慢,側行在缸底。

6.絲狀細菌病 絲狀細菌病又名病原菌。絲狀細菌病的表現特徵:絲狀細菌主要寄生在蝦幼體和稚蝦的體表,如幼體附肢的剛毛和稚蝦的肋部、鄂足等處。如果用顯微鏡觀察蝦體,稚蝦的患病部位可發現這種細菌。當這種絲狀細菌大量寄生在蝦體時,就會出現大量死亡。

7.黑斑病 黑斑病與黑鰓病的起因相似,都是由於細菌引起的水晶蝦疾病。而黑斑病是水晶蝦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是由分解甲殼質和腐屑的細菌、假單胞桿菌和極毛桿菌等引起的,而最為致命的是淡水藻狀菌的入侵,導致蝦類死亡。

黑斑病的表現症狀:發病初期是較小的褐斑,以後病灶處逐漸潰爛,變為黑色。最常被細菌感染的部位是鰓絲,腹部腹面的肌肉,尾節和步足。患病嚴重的蝦體臥在缸底,一般只有腹足和鰓蓋在運動。

8.細菌壞死病 細菌壞死病的病原比較複雜,有很多種細菌都可以引起這種疾病,座椅不好判斷。 細菌壞死病的表現特徵:此病主要發生於蝦幼體,患病的蝦的附肢,尤其是觸角的腹肢發生壞死。細菌首先集中侵襲1-2個附肢,然後很快使幼體發生死亡。突然的溫度變化和操作不慎也可干擾蝦體的免疫力,降低幼體的抗病力。幼體密度過大(100隻/L),投餵未消毒的飼料均可引起細菌壞死病的發生。

9.累枝蟲病 累枝蟲病的病原體是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的累枝蟲(Epistylis)。 累枝蟲病的表現特徵:病情嚴重的蝦,在體表經常有絨毛狀物。這就是入侵的累枝蟲,這時會嚴重影響蝦體的攝食。

10.肌肉變白壞死病 肌肉變白壞死病又稱肌肉白濁病。此病的起因是鹽度過高,密度過大,溫度過高,溶氧過低等不良環境的刺激而引起。這時還會發生弧菌感染或孢子蟲寄生於肌肉。 肌肉變白壞死病的表現特徵:腹部最後一、二節的肌肉壞死,逐漸變為不透明的白色(乳白色),失去透明性,起初只是尾部肌肉變白,而後蝦體前部的肌肉也變白。個別病蝦則全身變白,鏡檢變白處肌肉已壞死,肌纖維紊亂,橫紋不清。蝦在死亡之前,肌肉鬆軟,頭胸部與腹部分離。患此病的沼蝦,甲殼變軟,生長慢,死亡率高。在鹽度35‰的水中,肌肉變白後的仔蝦,1小時左右就死亡。個體較大的雄蝦發生肌肉壞死病可能與生理因素有關。在水面你很難見到病蝦,而池底有死蝦,早期發病攝食正常,死亡之後,變白濁的肌肉先變紅。

參考來源

  1. 金眼藍虎紋蝦(附圖),觀賞魚百科網
  2. 虎紋蝦養殖(附圖),觀賞魚百科網
  3. 疾病防治(附圖),觀賞魚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