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甲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甲鄉位於嘉陵江東岸,距蓬安縣城13公里,省道儀北路穿鄉而過,幅員面積38.89平方千米,轄9個村,86個社,總人口13297人(2017)。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充市調整高坪區等7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4號):撤銷騎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甲鄉管轄,金甲鄉人民政府駐向陽街1號。[1]

歷史沿革

金甲鄉,解放前已有建制(清光緒二十年即有金甲場區劃),1913年設鄉,治所始設金甲場丁家坪廟。1949年12月蓬安縣城解放後,金甲鄉屬周口區(一區)管轄至1961年,1962年金甲鄉劃歸徐家區管轄。政府駐地遷至金甲場黃桷埡(現信用社一帶),上世紀80年代初又在原址新建政府大樓和禮堂,2005年底遷至現今政府所在地。因歷史原因,金甲鄉曾有前進公社和戰鬥公社的建制名,上世紀80年代初又恢復金甲鄉建制名,並經歷1992年、1994年、1997年、2006年四次較大的建制調整。原金馬鄉建制於1952年,治所設在金馬場馬頭坎,屬三區(金溪區)管轄,1958年與騎龍鄉合併為和平公社,1959年恢復金城公社建制名,歸徐家區管轄。1967年更名為金星公社,1969年更名為繼紅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金城公社建制名,1981年更名為金馬公社,1983年改為金馬鄉,經歷了1992年、1997年、2006年三次大的建制調整。

地理地貌

金甲鄉位於蓬安縣北部,距本縣縣城相如鎮13公里,東鄰營山縣豐竇鄉幸福鄉,西與金溪鎮相望,南連相如鎮,北接騎龍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為主,多頁岩丘陵,易風化,適宜樹木和地表雜草生長。土壤方面,砂壤土、紅石穀子土、水稻土在全鄉各村均有分布,尤以水稻土、紅石穀子土分布最廣,面積最大,農業生產資源及條件較好。8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初,各村相繼大搞公路建設,2006年又修建了金馬片區至金甲片區的油路,形成了全鄉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交通較為便捷,工農業產品能夠全用車輛運進拉出,人民群眾基本結束了多年來肩挑背磨的歷史,且有專線車天天往返縣城和儀北路公路沿線鄉鎮,出行方便,商貿日盛。[2]

經濟發展

金甲鄉財政總收入54萬元,人均純收入1853元,勞務輸出收入101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61萬元。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柑桔、玉米制種。生豬、勞務輸出四大產業,2005年GDP總值43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693元。

金甲鄉是以糧食、油料、生豬、蠶桑、制種為支柱產業的農業鄉,是縣確定的以蠶桑、生豬、制種、葛薯生產為主的基地鄉鎮之一。全鄉將蠶桑、生豬生產作為富民強鄉的重點支柱產業。自80年代開始特別是90年代以來,蠶桑生產曾達到了年養蠶1200多張的高峰。全鄉已栽桑達70萬株,其中良桑56萬株。在保持生豬基地鄉的基礎上,近年來,更注重生豬繁養場和養殖大戶的培養,已建成年出欄300頭以上的養殖場3個,扶持年出欄100頭以上的大戶5戶。同時,亦加強了優質肉豬的引進,鄉政府於2006年成立了生豬協會,會員達38人。

本鄉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紅苕、玉米、水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葫豆、飯豆為主。全鄉農業生產總值3500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6000多噸。[3]

社會事業

隨着全鄉農業持續增長,經濟持續發展,金甲鄉各項社會事業也在全面進步。

這23年來,鄉計劃生育工作始終走在全縣前列,計劃生育執行率控制在90%以上。全鄉衛生事業也取得顯著進步,2006年農村醫療衛生改革後,全鄉有衛生院2所,該院始建於1952年,1992年進行改造,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設有門診部、住院部、藥房,有醫務人員6人。全鄉有村級醫療站9個、醫務工作人員21人,全鄉兒童免疫率達到100%,全民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健全。全鄉有村小學1所,鄉小學校2所,教學班26個,在校學生13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常年保持在100%;有初級中學1所,教學班9個,在校生500多人,2所鄉小學各建有50平方米的學生蒸飯食堂,鄉小學占地面積達6878平方米。中學建有120平方米的食堂,878平方米的學生住宿寢室,占地面積達2920平方米。全鄉有教職工105人。90年代以來,全鄉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近年常年外出務工人員保持在3500人以上,勞務輸出成績顯著。

電力、通訊、場鎮等事業也有長足進步。截止2009年底,全鄉已有13個村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全鄉安裝程控電話900多門,家用電腦上網10餘台。建有電信、移動、聯通通訊基站共4座,電信、移動、聯通都相繼發展無線座機業務,爭奪通訊市場,爭取用戶,群眾使用手機已較為普遍,通信十分方便。2002年開展有線電視入戶安裝工程,全鄉村村通閉路電視,傳輸信號有近40套節目,且信號良好,全鄉用戶常年保持在1200戶左右。場鎮面積近0.6平方公里(其中金馬場0.2平方公里),居民達1200餘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

植被風光

金甲鄉境內,植被豐富,林地寬廣,百草豐茂,森林覆蓋率占幅員面積的30%以上。境內林木類型有以柏樹為主的針葉林和其它各類闊葉林。喬木、灌木混雜生長。竹林,以慈竹為主,多栽種於農家房前屋後。闊葉林多長于山坡地邊。草皮以茅草為主,間以其它雜草,雜以黃荊、馬桑等各種野生植物。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植樹造林,90年代進一步綠化山頭,植被得以更快更好發展。在中央退耕還林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大屋基村、麻秀溝村、下唐村、觀音橋村、上唐村、芋河橋村、果山村、葫蘆村、仙鵝村、星火村、長河村、焰山村等12個村的坡、薄地納入其中,大量栽植樹木,形成了很好的生態區域。本鄉自然生態植被風光最為旖旎的,當數杉樹溝村八組官山樑一帶,這裡樹木已經成林,用材林、薪炭林兼備,喬木、灌木錯落有致,樹間雜草叢生,地表基本得以全部覆蓋,林間野生動物如蛇、野兔、野雞、果子狸等得以自由生存,山岩中的泉水不斷湧出,可與礦泉水媲美。麻秀溝村、下唐村、觀音橋村、果山村、焰山村等山丘較多的村,整體綠化工作成績顯著,生態良好。鄉內其它小丘亦得以全面綠化。

民風民俗

金甲鄉人民民風淳樸,團結友善,互助合作,勤勞勇敢。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互登門拜望。紅白喜事,大家齊心協力,幫忙辦理。

農村很重視人生的三大事--出生、結婚、死亡。當小孩出生後要報喜,然後要"打三早"。生女是農曆單日、生男是雙日。打"三早"時,女方娘家要送小孩穿的新衣、鞋、帽等,要送大人吃的雞、蛋、面、稻穀等食物數擔過來。男方要辦酒席迎接,共同慶賀。小孩滿月時,有的要辦滿月酒,邀親朋前來祝賀,小孩滿歲時大人要放學習用具、各種玩具、化妝用具等在小孩面前,任其挑選,看其先拿什麼,以預測其將來會喜歡做什麼事。

全鄉人民都重視教育,注重培養人才,引導學生努力學習。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中專院校,都要進行慶賀。村上組織放電影,家長辦學酒,親朋好友、附近群眾前來祝賀。

人成年後,結婚是件大事。結婚時,男方要請鑼鼓、嗩吶隊敲打吹奏,要請轎子迎娶新娘,要請人前去女方家抬嫁妝,女方要派送親隊。結婚的頭一、二天,女方要請近鄰的女子唱歌,俗稱"坐歌堂"。結婚的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迎接前來鬧洞房的人們,由大家出題,由男女方或唱歌或做各種遊戲等,要給客人發喜糖、喜煙、瓜子、花生等。

人去逝後,要進行哀悼,要請鑼鼓唱孝歌,述說其一生的辛苦功勞,以示後人的思念,後人及親人要請人把棺材送上山進行埋葬。然後每七天燒一次紙錢,俗稱"燒七",共燒七次,滿百天還要燒一次,叫"燒百日",以後就是在其生日和每年的節日進行燒紙紀念。有的墳垮了,就選每年的除夕或清明節進行修補、上墳。

名優特產

金甲鄉曾大種紅、黃麻、烤煙、良好花生、柑桔、蒼溪雪梨等,並動員群眾大量栽桑養蠶,都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土地資源

金甲鄉幅員面積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995畝,土5000畝,田7000畝。非耕地7600畝,林地面積6800畝,其中2450畝為退耕還林地。其中自然林、薪炭林4800畝,自然林中主要以柏樹為主。經濟林1000畝,主要為90年代以來發展的桑樹林、柑桔林、梨樹林等。全鄉土壤類型主要為紅石穀子土和水稻土。田中土質較好,水稻常年高產穩產。

金甲鄉境內麻秀溝村、下唐村、果山村、焰山村出產青石,是建造房屋等的基石。頁岩隨處可見,是近年來磚廠的重要生產原料。2001年在定順村4社發現石油,省石油堪探局在此修建基地,並鑽探原油,但貯量不詳,2002年該基地全部封閉,石油鑽探隊撤離金甲。除此之處,無其它礦產。

工作思路

高揚黨建旗幟,大力招商引資,壯大產業支持,完善基礎設施,解決群眾疾苦,構建和諧金甲.。(一)該鄉始終弘揚"與時俱進,團結奉獻,負重自強,勇於爭先"的金甲精神,用金甲精神凝聚全鄉人心。(二)始終明確"高揚黨建旗幟,大力招商引資,壯大產業支柱,完善基礎設施,解決群眾疾苦,構建和諧金甲"的金甲思路,用金甲思路統攬全鄉工作。(三)始終推出進家舉措,突出工作重點,執着追求工作目標。1、抓班子,帶隊伍,着力黨建添色彩是重點。一是坐力陣地建設,增強吸引力。二是着力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三是着力制度建設,增強約束力。四是着力載體建設,增強牽引力。2、興產業謀發展,立足增收富百姓是重點。一是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助推鄉域經濟發展。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建好立鄉產業。三是以政策為契機,建設新農村示範點。3、排民憂,化民怨,解決疾苦促和諧是重點。一好似關愛弱勢群體。二是完善基礎設施。三是安全穩定保平安。

金甲鄉以紫色石骨子土為主,頁岩、粘土居多,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8℃,年均降水量1012毫米,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288米,全鄉森林覆蓋率25.6%。

金甲鄉圍繞富民強鄉的宏偉目標,確立以"經濟為中心,改革為核心,發展為重心"的工作思路,與時俱進,在挑戰中超越自我,在發展中提升自我,在全鄉建起了蓬安錦橙100號栽植、玉米制種、花生制種、生豬、烏骨雞養殖五大基地。

金甲鄉特別重視"科教興鄉"戰略,鞏固"普九"成果,大抓中、小學硬軟件建設,千方百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周邊鄉鎮的學生紛紛來金甲中、小學讀書。金甲鄉通訊完善,全鄉開通了程控電話,實現了電話、電視村村通工程。

金甲鄉將以此為契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力度抓"三新"(新機制、新品種、新技術),橫下心來抓"三基"(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放開手腳大抓招商引資,努力發展自己,使金甲鄉成強鄉。[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