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漢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漢鼎 |
中文名稱;金漢鼎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雲南江川 出生日期;1891年 逝世日期;1967年 職業;軍人 畢業院校;雲南講武堂 |
金漢鼎(1891年—1967年),字鑄九,雲南江川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190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和朱德為同窗同學,相交甚厚。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雲南重九起義。1915年12月,在護國戰爭中隨蔡鍔出兵四川,任連長。入川後,作戰英勇,兩月後任營長。朝陽觀一戰,擊敗張敬堯騎兵團,深得蔡鍔賞識。1917年,護法戰爭中,金漢鼎任駐川靖國聯軍第二軍第四混成旅旅長。1921年,顧品珍主滇,準備率軍北伐,委任金漢鼎代理滇軍總司令。1922年1月16日,金漢鼎舉行就職儀式任滇軍總司令。2月28日,代理雲南省長。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出兵北伐,金漢鼎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6師任師長,參與攻克南昌。1927年,所部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金漢鼎任軍長兼贛北警備司令, 駐守九江。抗日戰爭期間,金漢鼎任軍事委員會軍風紀巡察團主任委員,負責三、四戰區軍紀工作。雲南解放後,金漢鼎返回昆明,陳賡和宋任窮曾到家中看望金漢鼎。金漢鼎參加北上參觀團,參加國慶觀禮。同年11月,朱德致電西南軍政委員會,特邀金漢鼎上京,朱德多次會見。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聘任金漢鼎為國務院參事,並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民革成員。1967年,金漢鼎在北京因病逝世。[1]
金漢鼎,字鑄九,雲南江川縣下海滸莊貧家子也。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家中第六子,母伏氏早亡。父傾舉家之力供其入私塾。宣統元年九月,考入雲南講武堂,與朱德、唐淮源等俱為丙班一隊,入同盟會,相交甚篤。
辛亥重九起義,與同學少年俱參與焉。歷為臨安縣駐軍少尉排長、連長。民國四年(1915年)護國興師,從蔡鍔之第一軍征川,為第一梯團二支隊二營五連連長。次年,因戰功擢營長。橫江一役,左胯中彈,乃取犧牲者綁腿包紮,奮勇再戰。二月,於納溪之朝陽觀破張敬堯之騎兵第七團,襲吳新田部,殲敵百廿余,獲槍彈甚眾。蔡鍔甚嘉許之。
是年七月,川軍圍滇軍於眉山。遂以朱德為前鋒,漢鼎為後衛,迅捷突破,渡岷江,駐榮縣。次年七月,為靖國軍第二軍第四混成旅旅長,屢戰川軍克捷,與朱德、耿金鐘、項銑並稱四大金剛,名震川南。九年(1920年)秋,隨顧品珍入昆明,為迤南剿匪指揮官,率唐淮源等駐通海。次年八月,顧品珍欲從孫文北伐,專事戎伍,遂命漢鼎代滇軍總司令,辭不就。持孫總統特任狀敦請,方赴昆明,駐五華山皇華館。次年一月十六日,代總司令職。二月二十八日,代雲南省長。時楊蓁不服,品珍乃密與漢鼎羈押之,楊部譁變。時唐繼堯反攻昆明,乘此疏隙,竟一鼓而定。顧品珍自殺,漢鼎偕朱德、劉雲峰、項澤光、唐淮源、張子貞等奔川南,數遇匪寇,眾幾散盡。四月,抵重慶,川督劉湘、重慶警備司令楊森厚待之,欲以朱德為師長,漢鼎為旅長,唐淮源為團長,三人皆厭卻軍閥之事,固婉拒之。六月,川軍內訌,漢鼎與朱、唐等離渝赴滬,客孟淵旅社,未幾移居蘇州虎丘李鴻章祠。
民國十一年(1922年)六月,孫文赴滬,漢鼎與朱、唐謁之於法租界,孫文遣漢鼎赴廣西犒朱培德軍,朱德赴歐洲留學軍事,漢鼎多與朱德資助也。朱培德部者,皆護國軍第二軍李烈鈞餘部,多雲南子弟。朱聞漢鼎將來,與楊如軒等欲奉之為滇軍總司令。未幾,顧品珍舊部亦退至柳州,張開儒等欲從孫文北伐,余者多不響應,開儒遂被解職,楊希閔繼為總指揮,亦虛席以待漢鼎。時漢鼎與朱培德等餉款用匱,遂難赴柳州。繼之,楊希閔響應孫文,誓師於蒙江,東進討陳,攻入廣州。次年二月,漢鼎隨朱培德至廣州。時楊希閔已無讓賢之意,漢鼎遂避居香港。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七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漢鼎赴贛州投朱培德之第三軍。得朱資助,赴湘黔間招兵,得馬錕、肖澤洲部暨游勇共兩千餘。率至贛南,受編為獨立第十六師,漢鼎為師長,從朱培德戰孫傳芳,歷破鄭俊彥、鄧如琢、謝鴻勛部,克南昌。蔣公甚嘉許之。次年,擴編為第九軍,漢鼎為軍長兼贛北警備司令,駐九江,轄楊如軒之二十七師、韋杵之二十八師、周志群之二十九師。
次年八月,共產黨賀龍、朱德、葉挺等於南昌起事,殲肖澤洲之八十一團、盧澤民之八十二團、張朝振之警衛團,占省府,旋撤離南昌,過第九軍駐地,漢鼎不予阻截。未幾,第九軍易為第三十一軍,漢鼎仍為軍長。
遭遇排擠
1928年11月,楊如軒、韋杵部隨王均於江西剿共,漢鼎率余者赴津浦路北伐。又合原駐江西之第五路軍九團一萬兩千人為總預備軍,漢鼎為總指揮。次年十月,國民政府整編軍隊,為第三軍第十二師師長,唐淮源為副,轄韋杵之三十四旅,張友曾之三十五旅,周志群之三十六旅,駐江西吉安。隨後蔣桂、蔣馮、蔣馮閻混戰,漢鼎咸參與焉。繼之,任湘、閩、贛三省剿共副總指揮,率三十四、三十六旅於汀州、上杭剿共。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夏,漢鼎報請朱培德,欲以第七十團團長周體仁代張友曾之三十五旅長職。張遂陰使第六十九團團長肖希賢發難,于海州鼓動官兵示威,聲討漢鼎。朱培德乃承蔣介石意旨,貶漢鼎為三十五旅旅長,以曾萬鍾代之;周體仁調軍事參議院,以陳傳文代之;肖希賢送日本留學。初,金漢鼎知張友曾為蔣介石耳目,如芒刺在背,故欲圖之。因周體仁純良,故以代之。肖希賢饒有戰功,然嗜賭衰德,聞此嫉妒,乃生策變之心。孰料蔣介石黃雀在後,此之謂「海州事件」。未幾,蔣介石以剿共不力調漢鼎為中央軍事參議院高級參議員,軍銜升一階,為上將。
廿三年(1934年)年,任全國禁煙委員會主任,赴雲、貴各省督察禁煙事宜。嘗閒居昆明之翠湖,龍雲甚警惕之。乃創辦江華私立鑄民中學,多延名宿,疏離政事,今江川一中之前身也。抗戰間,曾為軍事委員會軍風紀巡察團主任,總第三、第四戰區的軍紀糾察。
因病逝世
1950年,中共遣陳賡、宋任窮赴昆明請金漢鼎北上,遂赴北京,朱德數與歡晤。1954年,金漢鼎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兼北京市政協委員。1967年因腸癌於北京逝世,享年77歲。骨灰存放八寶山公墓。
親屬成員
孫子:金昊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金漢鼎:曾經的國軍上將軍長,因幫助朱德,被蔣介石降為旅長,網易 , 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