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庸《書劍恩仇錄》讀後感與心得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庸《書劍恩仇錄》讀後感與心得體會《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第一部小說,關於《書劍恩仇錄》讀完之後有什麼感受呢?來了解了解《書劍恩仇錄》讀後感吧!

《書劍恩仇錄》讀後感

讀小說不感觸人物特點而單純留戀於故事情節,那麼理性大於感性;能看穿人性特點的人不一定能讀懂書中人物性格,我是反過來那一種。

昨晚剛剛讀完《書劍恩仇錄》,沒打算做任何評論,只是金庸自己說過,第一部小說還不夠成熟,幼稚之處,在所難免。不過,大家終歸是大家,如果說僧人看破紅塵,那麼文人就是看透紅塵,一個是出世最高境界,一個是入世最高境界。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部小說中人物個性、故事情節幾乎沒有任何雷同。陳家洛是惟一一個「純粹」的政治人物,之所以說「純粹」,當然是因為還有一個「不純」的政治人物,他便是韋小寶。當然了,純與不純是我的觀點,別人說什麼是別人的,我信什麼是我的。

陳家洛是個失敗的政治人物,但我懷疑每個人都有一個階段夢想過做陳家洛那樣的人,出身高貴而平民化,文武全才,風度翩翩,重情重義,有崇高理想,為國家民族甘願犧牲個人幸福。如果陳家洛是個失敗的人物,那正好顯示這個夢想多麼不現實。

陳家洛最大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失敗,無論他在個人品行上怎樣清白,作為紅花會的總舵主,他也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書劍恩仇錄》故事一開始便敘述紅花會的頭目,怎樣以最隆重的「千里接龍頭」禮節,去迎接陳家洛做他們的總舵主,而他們決意讓一個二十來歲的公子哥兒模樣的人物當總舵主,唯一原因是上一任總舵主有遺命說,光復漢人江山的大業,關鍵在這個人的身上。然而,陳家洛沒有完成任務,他與皇帝結盟的結果是一敗塗地,白白犧牲了不少英雄的性命,最後只落得全體退隱回疆。[1] 陳家洛的失敗,固然是與他的時代及使命有關,但是他的天真幼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太重私人感情而忽略客觀因素,因為他有豐富的感情而毫不了解政治,可能完全不同。這樣缺乏經驗智慧的人,註定是失敗的政治人物。

陳家洛身為領袖,事實上是個最被動的人。他本來不想做總舵主,認為跟自己個性不合,但人家一定堅持,他便接受了,說沒有野心,恐怕是騙自己,沈有彀認為陳家洛適合做總舵主,因為他知道當今皇帝是陳家洛的親哥哥,陳家洛可以用兄弟之情、與乾隆本來就是漢人之實,去打動皇帝,叫他恢復漢人衣冠。這個計劃行不行得通,大有疑問,但陳家洛沒有考慮個中問題,義父叫他做,眾人叫他做,這是關乎民族氣數的事,他就做了。

他接過任務之後,在人前努力表現出一派領袖風範,但獨處之際,最繫心懷的卻是個人恩怨對錯。沒有自知之明,好高騖遠,只顧成全私德,不衡量公眾效果,正是陳家洛書生論政的弱點。

陳家洛與乾隆皇帝數次會面,每次都緊扣人心弦。第一次是陳家洛在西湖畔游山,碰見乾隆在山中撫琴,彼此不知對方是誰,但感異常親近,又異常遙遠。第二次是晚上暗探衙門,乾隆正夜審文泰來,陳家洛驚見原來日間撫琴之人是當今皇帝,乾隆身分已露。第三次相會是西湖舟上的鴻門宴,表面客氣斯文,暗地刀槍嚴密,一方是侍衛護駕,一方是群雄相隨,言詞針鋒相對,比武則互搏生死,形勢兇險萬分,極親近的兩個人,無奈又是極端對立,而咫尺不得親近,又加強了兩人之間的吸力。第四次算是情感宣洩,陳家洛回海寧老家拜祭父母,在墳前哭泣,乾隆卻己在泣祭,兩人乍見之下,心情激動,互相執手。乾隆知道了陳家洛是陳世官的兒子,即是自己親兄弟,但陳家洛仍未知道乾隆是他哥哥。兩人攜手錢塘江畔聽潮,陳家洛向乾隆傾訴對母親的思念,並且互相承諾不會互相傷害,這次是兩人最接近的一次。

這四次見面,特別是最後一次,對陳家洛意義重大,因為這次感情流露的敘會,在他心中奠定了皇帝對他很好。是他很親近的人這個觀念,他的錯誤,就是讓這個私人感情不自覺地發展成信任乾隆皇帝。所以,到第五次見面,乾隆被紅花會群雄囚在六和塔頂,陳家洛便信心十足了。此時陳家洛已知乾隆身世,亦知道了自己的任務是要勸乾隆與紅花會結盟,恢復漢人朝廷,乾隆無奈答應,陳家洛卻因為過分自信而以為他真心站在紅花會的一邊,終於導致最後一敗塗地。

從私人感情到信任,從信任人到自信,陳家洛所犯的錯誤真是多而嚴重至無可復加,他不明白除了愛惜他之外,乾隆愛惜的還有自己的安樂地位,除了為他所刻畫的開國明君抱負所動之外,也為太后的恐嚇所動。人是自私懦弱的,受環境受習慣所支配,皇帝也是人。要是陳家洛不是那麼自信,或者他會考慮到這些因素,畢竟,他是個聰明人,但他太自信而太信任對他有感情的人了,他離開成熟還很遠,所以那些評價陳家洛「少年老成」的網友實在是扯淡。當然也有出我意料的,有人說陳家洛一出場便知他是個失敗的人,第一次進鐵膽山莊與老前輩周仲英交手,原本「嗤」的一聲,長袍前襟齊齊撕去,要不是最後憑藉「百花措拳」,實在難以收場,一句話,不知天高地厚,人家讓你,你還變本加利,顧全顏面卻不懂謙遜恭維。然就陳家洛外表而言的確又是個謙遜客氣的書生。

陳家洛是有動人的一面的,但不是在他扮演本領高強的總舵主的時候,而是在他軟弱的時刻。他率領紅花會在西湖上大挫皇帝的威風,沒有什麼令人心折之處,但事後他忽然記起當晚是他母親生日前夕,頓時心情落寞,避開眾人獨自縱舟湖中,為亡母慟哭,卻是十分動人,不幸傷心之際、忽然來了個李沅芷,無端搗亂一番,他又得擺出總舵主的樣子了

五見乾隆,以錢塘江畔一次最令人感動,亦是因為那次最真情流露,忘了江湖恩怨,忘了國家大事,他不由自主地向這個既陌生而又親近的人,訴說母親在這天生日,故此叫做「潮生」。乾隆送他一塊佩玉,上面有「情深不壽」的字,陳家洛就是這麼憂鬱多情的一個人。他對母親依戀,對不知是自己親哥哥的乾隆情不自禁地感到親近,另一個他深愛的人就是他的義父沈有彀了。後來陳家洛上少林寺找義父被逐出師門的檔案,雖然目標是為着復漢大業,但事實上也是藉此查看自己的身世。這節故事十分隱晦含糊,不但陳家洛看得驚疑,我也看得驚疑。他撫摸着母親為義父包紮傷口的染血舊衣,讀着義父訴說兩人之間的悽苦戀情的供詞,不禁淚如泉湧,他母親、義父都是情深義

愛情不過是這種深情的一面。就是深情,所以不願想霍青桐;就是因為喜歡她,所以見到她和女扮男裝李沅芷親密,便感到深受傷害。奇怪的地方是,《書劍》上部寫完,陳家洛與霍青桐才只是一見鍾情而已,有時候的錯覺就是,以為出現次數最多,說話頻率最高的就是中人公,實則恰恰相反,所以說人與人交流語言是最低檔次,就像用講笑話的方式來來幽默是幽默的最低境界一樣,卓別林的無聲電影也是幽默,但絕對沒說「最低」就是不好。

陳霍兩人的愛情是一場悲劇,愛上香香公主,可能她的天真美麗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坦白公開地全心全意愛他。陳家洛需要戀人,需要有一個愛他的人,讓他把他的愛傾注到她身上。

心得體會

在《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努力刻畫陳家洛率領群雄的一面、武功高強的一面,但明顯陳家洛文才比武功更有說服力、私人感情比政治活動更有真實感。要麼是故意安排,要麼是作者經歷所限,金庸寫《書劍》時才三十多歲,感情豐富,對政治社會着重理想多於了解現實,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經歷。[2]


每個人都有之自己的特點,即使是張無忌這樣沒有性格的人那也是有性格的,其性格就是沒有性格。把一個人一分為二看待是很難為作者的,好人就是好人,好人做了錯事絕不能說是壞人。

乾隆年間,國泰民安,然此時反清勢力也甚為活躍。反清幫會紅花會第四把交椅文泰來和妻子駱冰被朝廷鷹爪困在三道溝,經武當派名宿陸菲青的引薦前往名震西北的老英雄周仲英的鐵膽莊避難。與此同時,陸菲青的師弟、效力朝廷的張召重尾隨而至,以重兵要挾鐵膽莊交出文泰來。

雖然文藏身暗道,卻被張誘騙周仲英年幼的兒子指出文等人的藏身所在。駱冰余雨同僥倖逃出,路遇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眾人一同返回鐵膽莊。與此同時,外出歸來的周仲英得知莊內的變故,憤而打死自己的兒子。

經過一番拚鬥,鐵膽莊與紅花會消除誤會,冰釋前嫌,周亦帶着女兒隨紅花會同行營救文泰來……為民族大義,香香公主自願來到皇宮,卻發現乾隆並不真想反清復明,於是自殺。眾英雄大開殺戒。陳家洛為香香公主墳墓題上「香冢」二字,然後悽然告別,與紅花會眾英雄前往西疆棲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