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山蹦火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山蹦火仔
圖片來自smiletaiwan

蹦火仔也就是磺火捕魚,指在夜間利用光源進行漁獲作業的一個傳統,而製造此火燄時會產生蹦的聲響而得名。這項技術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

敘述

目前的考究是起源於原住民時期,由4到5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持火把誘捕魚群,在金山本地俗稱「桸子船」,演變至今,一艘船上通常7到8人一組,各司其職。漁民利用電石或電土(當地俗稱磺石),加水產生氣體-乙炔,」蹦」的一聲,瞬間點燃火炬,此時,具有趨光性的青鱗魚受光吸引,瘋狂跳出水面,漁民以叉手網撈捕跳躍起來的青鱗魚,因點火時產生巨大的「蹦」聲響,故得名為「蹦火仔」[1]

參考文獻

  1. 金山區漁會2015文宣  . [2016-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