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字塔的啟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字塔的啟示》是韓北屏寫的一篇散文,關於《金字塔的啟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分享一下。

原文

二月,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到開羅郊外走訪金字塔,探尋遠古的秘密。

我去遊覽金字塔,已經不止一次了。以前去的時候,都是在白天,那時,當我從熱鬧的市區出來,穿過長着高大的棕櫚樹的郊區馬路,向着太陽落下的方向走去,馬路盡頭,一個急轉彎,眼前就出現了寸草不生的荒原。這是撒哈拉大沙漠的邊緣。在夕陽映照下,無邊無際的黃沙,一直伸向天邊;在黃沙的反襯下,金字塔顯得寂寞,人面獅身像顯得更加憂鬱。儘管這時候金字塔畔的遊人很多,他們騎着毛驢互相追逐,在駱駝背上嬉笑。可是,我總覺得這裡荒涼而且神秘。我在想,夜晚的沙漠,夜晚的金字塔畔,是一種什麼景象呢?

有人對我說,從金字塔再往沙漠深處走幾公里,有一個用帳篷搭成的夜總會,帳篷外是死寂的沙漠,帳篷里則跳着 「東方舞」。人們坐在那裡喝烈酒,看艷麗的舞女扭着腰肢,想象當年法老王的生活。這不是我希望得到的答案。我希望聽聽金字塔夜的獨白。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暗夜裡,我們來聽金字塔發言了。

白天,我們的車子可以一直開到金字塔的身邊; 今晚,在老遠的地方就被人攔住,要我們步行前去,而且是靜悄悄地走,不許喧譁。

這時候,天黑得像用濃墨染過似的,星星忽閃忽閃,似乎想把黑暗的天空刺個小洞鑽出來,但馬上又給黑暗擋住了。三座金字塔完全看不見,連離我們最近的人面獅身像也消失在深邃的夜色中。從大沙漠吹來的夜風,雖然有涼意,可是帶着乾燥的氣味。這時候,一片靜啊,要不是我的身邊坐着許多人,我簡直以為被扔到人類世界之外了。

突然,第一座金字塔給淡藍色的光照亮了,跟着第二座、第三座金字塔也給照亮了。漆黑的天幕上,出現三個錐形。那清冷的顏色,那嚴峻的形象,使我身上感到更深的涼意。三座金字塔的尖頂,絕望地指向天空,悄然無聲。然後,紫色的光照亮了人面獅身像,黃色的光把殘破的太陽神廟映現出來。一陣哀怨的古埃及的樂聲,從遠到近,從低沉到響亮,從沙漠的那一頭到了我們跟前。那樂聲仿佛走過時間的長途,聽起來有些疲憊之感。稍停,淡藍色的光熄滅了,金字塔又隱藏到黑暗中去,只剩下人面獅身像沉默地望着我們。過了一會,它才用蒼老的聲音向我們說起五千年前的歷史。當時,古埃及多麼繁榮,尼羅河撫育了這一片土地上的文明。它說: 「當這裡已經能夠辨認星辰,已經學會了計算的時候,其他地方的人類還住在洞穴里。」 它歷數古埃及王朝帝王們的功業,接着又談到埃及的衰微。它說:凱撒大帝和拿破崙都到過這裡……。

(說到拿破崙,我不由得看一眼人面獅身像。據說,拿破崙進軍到埃及的時候,曾經在金字塔前徘徊過,端詳過人面獅身像。不知由於什麼原因,這位暴君不喜歡它,說它的面容太驕傲,於是下令炮兵對它轟擊,使它永遠失掉了鼻子。)

……人面獅身像忽然住口。照射着它的紫色光線越來越暗,最後它好像退到輕紗的帳幕後邊,只剩下一個朦朧的影子。就在這時,傳來尼羅河邊舉行大慶典的消息,鼓樂齊鳴,人聲鼎沸,馴馬者的吆喝和馬蹄聲混合在一起,仿佛有成千上萬的人涌到這裡來了。一會兒,又是法老王三世和他的兒子的對白,第一座金字塔與第二座金字塔又出現了; 一會兒又宣布法老王三世的葬儀,王后唱起哀歌,喪曲的顫抖旋律在夜風中飄散,這時第一座金字塔單獨地站着,我凝神注視,總以為從塔頂上會有抬棺材的奴隸走下來,其實什麼也沒有;我所看到的仍然是法老王當年遠征時帶回來的石頭,仍然是奴隸們千里跋涉運來的石頭,那些石頭暴露在沙漠陽光下已經有四千多年,它們都已受到剝蝕,顯得憔悴不堪……。

我在金字塔畔看罷了 「聲光表演」,也可以說遊歷了一次幻覺的境界,在不長的時間裡呼吸了一下古埃及的空氣。

這樣的一次「遊歷」,使我沉思。

我在想,金字塔到底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 今天,當我們站在它的旁邊,仰望巍峨的石砌建築,的確驚嘆它的宏偉; 當我們從傾斜的梯子上,匍匐着爬進金字塔內部的墓穴中,的確佩服古代工程師的絕頂聰明;當我們看到了發掘出來的帝王、皇后的木乃伊,看到神廟中的美麗繪畫和象形文字,的確感謝它為我們保留了罕有的珍物。可是,金字塔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象徵呢?

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 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就拿建築的石塊說吧,一個「庫夫金字塔」用了二百五十萬塊石頭,每塊石頭據說有四噸重,當時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它是怎麼運來的,怎麼砌成的呢? 有人說,利用尼羅河每年一次的泛濫,從上游運來石塊,洪水將它推送到這裡,砌好一層,在旁邊堆上沙,再把石塊弄上去,然後再砌第二層。又有人說,這些石塊是驅使幾十萬奴隸,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從老遠的地方運來的,在這條運輸線上,死亡了不知多少人,白骨可以鋪路。當然,前一種說法比較不那麼辛酸,可也免不了犧牲;後一種說法卻充滿了血淚,使人嘆息。一個皇帝死了,賠掉許多生命; 另一個在位的皇帝還要死,誰能擔保自己不賠掉了呢?

我特別有興趣地去看了木乃伊。他們是四千多年前的皇帝和皇后,他們在金字塔里睡了那麼多年; 現在睡在開羅博物館裡,還不知要睡多少年。開羅博物館為他們專門辟了一間屋子,用玻璃匣子裝着這些皇帝和皇后的屍體,按順序排列着。我看到的木乃伊就有十多具,其中有些還能辨別男女,有些面貌已很模糊。一個人初次看木乃伊,大概總有很大的好奇心。老實說,我的興趣不在於好奇,而在於看一看這些皇帝和皇后是什麼樣子。從文物的角度去說,這些木乃伊是珍貴的,是稀有的標本;世界上不知多少有名的皇帝和美麗的皇后物化得無影無蹤,難得這幾位的形骸倒保留了下來,供後人憑弔。但是,我一想到沙漠上的白骨,一想到尼羅河邊的淚水,怎麼也遏止不住悲憤。

說到金字塔,馬上就聯想到尼羅河,金字塔和尼羅河,是埃及的象徵。

對金字塔,我有了也許不需要有的反感;對尼羅河,我卻有真正的良好感情。

我坐在開羅「島嶼之宮」旅店的陽台上,俯瞰平靜的尼羅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靜靜地行駛,好像在玻璃般水面漂行。河岸整齊,棕櫚樹的葉子襯着蔚藍的天空,仿佛是精緻的剪紙。美麗的尼羅河啊!

尼羅河是溫柔的,同時又是凶暴的。尼羅河下游是平靜的,上游卻是喧鬧的。當它從蘇丹境內奔騰而出的時候,洶湧澎湃,勢不可擋;流到了下埃及的時候,已經很舒徐了。尼羅河帶來了富饒,也帶來了災難。

過去,每當尼羅河泛濫的時候,聽說人們總要選擇一個漂亮的少女,隆重地扔進河裡,作為對尼羅河的獻禮,希望取得神的慈悲,別再興風作浪。我在開羅曾看過一個歌舞劇,它就是描寫這個故事的,和中國的「河伯娶婦」的傳說很相似。人們在面對大自然而束手無策的時候,大概就產生了神靈,這是一種絕望的寄託;同時卻又產生了另一種希望,用「行賄」來和神靈和解。尼羅河從什麼時候起吞噬少女,已無從查明;到這種愚蠢的行為停止之前,扔進河裡的姑娘想來一定不在少數。

我們打開埃及地圖,就好像打開一幅清疏的中國花卉畫,畫面上空白極多,當中是一株綠色的藤,藤上掛着許多葡萄,那便是尼羅河和它周圍的城鎮鄉村。空白的地方是荒無人煙的沙漠。

我曾經沿着尼羅河旅行過一趟,到過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和古城洛克索。這些大的和中等的城市,不是緊貼在尼羅河邊,便是鑲嵌在尼羅河入海的河口。洛克索的年代悠久,以古代太陽神廟的廢墟和地下的帝王陵寢吸引遊客;開羅、亞歷山大和塞得港,則是既古老而又嶄新的現代化城市,撇開它們的歷史和今天的建設不談,我只想說一說尼羅河給予它們的支持。這些城市的市區很繁華,可是一出郊區,便看到沙漠的猙獰面目。比如說開羅吧,這個大城市有眾多的人口,建築很美,尼羅河穿城而過,給喧鬧的都市帶來不少詩情畫意。它的漂亮和繁盛,早就和開羅城西阿里王故宮裡的繪畫大不相同。那批古畫上,描繪了當年開羅的情景:一座矮矮的城堡,一叢叢的營帳,稀落的樹木,疲乏的駱駝,戴面紗的婦女,穿長袍的男人,此外,就是沙漠了。今天的開羅,比當年的開羅不知大了多少倍,你站在市區里,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沙漠就是近鄰。這裡,人的勞動和創造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尼羅河是取得勝利的有力支持。

所以,自古以來,歌頌尼羅河的詩篇,就像繁花開滿枝頭一樣的傳誦在埃及。

我站在尼羅河邊,望着金字塔巍峨的身影,不禁沉思。我想: 金字塔莊嚴端坐,只不過象徵着消失了的權勢; 尼羅河汩汩長流,才象徵着生命的力量。

(選自《非洲夜會》,百花文藝出版社版)

賞析

作為古代世界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其無限的魅力,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也誘導出無數描寫它的文字。但中國作家在這方面的建樹並不大,因此,韓北屏的《金字塔的啟示》值得重視。

儘管題目業已標明,文章的重心將落在「啟示」上,但假如在三言二語勾勒一下金字塔後馬上轉入大段議論,那就不成其為抒情散文,而是隨感、雜文了。作者為此用二分之一弱的篇幅,詳盡地描畫了夜晚金字塔的「聲光表演」,創造了淒婉悲涼的意境,為緊隨其後的「啟示」作了充分的情感鋪墊,為思想的升華打下紮實的基礎。

文章從白天起筆。雖然遊人很多,而且嬉笑追逐,但作者卻「總覺得這裡荒涼而且神秘」。顯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觀光獵奇者,到此一游,攝影留念,就心滿意足。他似乎在探尋什麼:「夜晚的金字塔畔,是一種什麼景象呢?」 現成的去處,是「夜總會」,可以藉此「想象當年法老王的生活」,但作者明確地排除了這種尋歡作樂的可能,因為「這不是我希望得到的答案」,同時,也明確地希望「聽聽金字塔夜的獨白」以獲得滿意的答案,實際上,就是新鮮的感受和獨特的啟示。

一次編排精采的「聲光表演」,被作者的生花之筆,繪聲繪色、活龍活現地重現了。萬籟俱靜、一團漆黑的夜色,淡藍色、紫色、黃色的燈光,哀怨的樂聲、蒼老的聲音,構成了清冷、嚴峻、疲憊的氛圍。即使曾間雜着大慶典的喧譁,也很快被葬儀「喪曲的顫抖旋律」所淹沒。在這樣的氣氛中,難免發「思古之幽情」。作者的「沉思」,打開了「啟示」的大門。

他並不急於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變換了角度,去猜測一下這金字塔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象徵? 這樣,就從它的宏偉、建築者的聰明,保留了罕有珍物的功勳,突進到被巨大雄偉的外觀所掩埋的歷史事實: 是幾十萬奴隸的白骨和淚水,化為金字塔的。作者的「情」,此時已是「怎麼也遏止不住悲憤了」,它同前面描寫「聲光表演」時着意突出的淒涼之「景」相交融,營就了悲涼低沉的意境,深深地感染了讀者,使人們懂得:今天,從金字塔得到的,不應該僅僅是閒適的欣賞,而應包括歷史的思索,人的思索。

文章如果就此收筆,也夠漂亮了。但作者的思緒停不下來,從對金字塔的「反感」,自然而然地聯繫起它側畔埃及象徵的尼羅河來,並且毫不掩飾對它「有真正的良好感情」。為什麼呢? 儘管尼羅河也有其「凶暴」「帶來災難」的一面,但總的說來,在猙獰的沙漠包圍中,唯一給人以通過勞動和創造「取得勝利的有力支持」的,就是尼羅河。埃及的「大的和中等的城市,不是緊貼在尼羅河邊,便是鑲嵌在尼羅河入海的河口」,它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直至今天和明天。對金字塔和尼羅河,一貶一褒,一悲憤一讚頌,作者的態度十分鮮明,他從中悟出的啟示,也就自然地「卒章顯其志」了。那就是:莊嚴端坐、俯視人間的金字塔,「只不過象徵着消失了的權勢」,壓迫人的權勢,再強大,也無法永恆;而汩汩長流,並不顯赫的尼羅河,卻因其對人的恩惠而「象徵着生命的力量」。萬古不滅。所謂「英雄來復去,人民永常在」,正是這個道理。

《金字塔的啟示》之勝處,除了立意的新穎、思考的深刻外,在情感的流動方面,也頗有特色,由神秘而悲憤而高昂,過渡自然且多有起伏,引人入勝;在語言表達上,乾淨利落,樸實傳神,顯示出精湛的文字功夫。[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