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史·程輝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史·程輝傳出自於《金史》。該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於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記載女真族所建金朝興亡始末的一部史書。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於元世祖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以後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都因義例難定未付諸實行,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歷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 [1]

原文

程輝,字日新,蔚州靈仙人也。皇統二年,擢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升在司都事。久之,為南京路轉運使,以宮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拜參知政事。世宗諭之曰:「卿年雖老,猶可宣力。事有當言,毋或隱默。卿其勉之。」一日,輝侍朝,世宗曰:「人嘗謂卿言語荒唐,今遇事輒言,過於王蔚。」顧謂宰臣曰:「卿等以為何如?」皆曰:「輝議政可否,略無隱情。」輝對曰:「臣年老耳聵,第患聽聞不審,或失奏對。苟有所聞,敢不盡心。」舊廟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輝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號太牢《語》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古禮不可廢也。」

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尚書省奏來歲正旦外國朝賀事,世宗曰:「上京地遠天寒,朕甚憫人使勞苦,欲即南京受宋書,何如?」輝對曰:「外國使來,必面見天子,今半途受書,異時宋人託事效之,何以辭為?」世宗曰:「朕以誠實,彼若相詐,朕自有處置耳。」輝以為不可,於是議權免一年。會有司市面不時酬直,世宗怒監察不舉劾,杖責之。以問輝,輝對曰:「監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輕,不贖而杖,亦一時之怒也。」世宗曰:「職事不舉,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輝對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二十六年,以老致仕。

次年,復起知河南府事,輝辭以衰老不任,曰:「臣猶老馬也,芻豆待養,豈可責以筋力。今河之徑河南境上下千餘里,河防之責視彼尤重,此臣所以憂不任也。」於是特詔不預河事。承安元年卒,諡曰忠簡。 (節選自《金史•程輝傳》)

譯文

程輝字日新,是蔚州靈仙人。皇統二年,考中進土,由尚書省令史升左司都事。過了很久,任南京路轉運使,因為宮殿火災,降職為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被授予參知政事。世宗告訴他說:「你雖年老,仍可盡力。有該說的事,不要隱瞞沉默。你盡力吧。「

一天,程輝在朝廷上侍奉,世宗說:「人們曾說你言語荒唐,你現在遇事敢說,超過了王蔚。「又望着朝廷重臣們說:「你們認為如何?「都說:「程輝議論政事得失,完全沒有任何隱瞞。「程輝回答說:「我年老耳聾,只怕消息不準確,或者上奏回復失誤;如果有自己知道的,怎敢不盡心盡力。。「過去舉行廟祭用牛,世宗晚年想用別的牲畜代替,程輝奏對說:「凡祭祀用牛,是因為牛是牲口中最重要的,因此稱為太牢。《論語》中說:』雜色牛仔,色赤角正,即使想不用,山川之神會捨棄它們嗎?』古代禮儀不可廢。「

二十四年,世宗到上京,尚書省上奏明年正月初一外國使臣朝賀的事,世宗說:「上京天寒地遠,我很同情使臣的勞苦,想在南京接受宋人國書,怎麼樣?「程輝回答說:「外國使臣前來必定面見天子,現在在半路接受國書,以後宋人藉此仿效,怎樣推辭?「世宗說:「我以誠實相待,他們如果欺詐,我自有辦法處置。「程輝認為不行,於是商議暫停一年。恰逢官府買面不按時付錢,世宗對監察官員不舉報彈劾感到憤怒,用杖刑責罰他們。詢問程輝,程輝回答說:「監察官,是君主的耳目。他們犯的罪輕,不贖罪而行杖刑,也是在一怒之下做出的。

「世宗說:「本職工作不干,這是故意犯罪,用杖刑責罰他們有什麼不可以的?「程輝回答說:「過去的事已不可挽救,今後的事仍可努力。「二十六年,程輝因年老辭官。第二年,又起用為知河南府事,程輝以衰老不堪重任為由推辭,說: 「我就像一匹老馬,用芻豆餵養,怎可要求它出力。如今黃河貫穿河南境內上下一千多里,河防的職責在那裡尤其重大,這就是我擔心不能勝任的原因。「於是特別下詔讓他不管黃河治理的事。承安元年程輝去世,朝廷賜諡號為忠簡。[2]

作者簡介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復出為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被讚譽為「賢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鎮壓抗元紅巾軍。

脫脫在執政期間還主持修撰遼、金、宋三史。由於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顏專權時辭歸的儒臣這時紛紛應召入國史館,脫脫受命為三史都總裁官,以中書平章政事、康里人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岩,翰林學士歐陽玄,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經過挑選淘汰確定了一批修史官,他們之中除漢人外,還有畏兀兒、哈剌魯、唐兀、欽察等族的史學家。

如此眾多的少數民族學者參加修史,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僅見的。脫脫雖然沒有秉筆修史,但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都總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學田錢糧為修史費用,解決了經費困難問題;遼、金、宋三朝誰為「正統」問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影響修史開展,脫脫主張三史分別撰寫,各為正統,一律平等對待,「議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脫脫被革職流放雲南,中書平章政事哈麻矯詔,令其自盡,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三史於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遼史》,脫脫命掾史儀禮鼓吹導從,自史館進至宣文閣,甚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總共只用了兩年半時間,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礎外,主要是因為脫脫這位都總裁官用人得當,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時,脫脫已辭去相位,故以中書右丞相阿魯圖、中書左丞相別兒怯不花為「領三史事」。[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