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鳳凰配樂劇團(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鳳凰配樂劇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金鳳凰配樂劇團》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金鳳凰配樂劇團

金鳳凰配樂劇團,是平陰縣安城鎮大官村村民李洋洋組織的一個自發、自願、自娛的群眾文化團體。主要以演出河南豫劇、山東梆子傳統戲曲為主。

大官村解放前原來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木偶劇團,團員都是自願參加的本村村民,他們在農閒季節走街串巷為老百姓演出。改革開放以後,平陰縣安城鎮申報,由濟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大官村木偶劇團」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村民逯煥波和張元英夫婦出資購買了音響鑼鼓成立了一個大官村文藝宣傳隊,將原來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排練節目,但是道具沒有了,他們就排練一些短小精悍的現代歌舞和現代戲曲暨古裝戲曲選段,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為群眾演唱。這個時候李洋洋中學畢業回到村里,農閒季節或逢年過節他跟着演出隊玩。可是這一玩,卻讓他迷上了古裝戲曲。他跟着老人學了幾段,就隨着宣傳隊演出。當他看到人民群眾聽了他演唱的選段以後熱烈鼓掌的情況時,感到了人民群眾對古裝戲曲的認可和渴望,認識到古裝戲曲存在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利益。於是他決心繼往開來將古裝戲曲傳承下去。於是他自費購置了音響服裝,吸收本村和外村有其愛好的同仁,成立了一個劇團。

大官村南面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鳳凰山,鳳凰山西面是三泰山,三泰山上有三老奶奶廟。傳說是泰山老奶奶的三妹妹三老奶奶將鳳凰收為坐騎,才在三泰山上安居下來。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是三泰山廟會。廟會上信男信女絡繹不絕,村民自發捐款邀請劇團,唱三天大戲慶賀廟會。三月里三老奶奶享受完萬民的供奉就外出巡查天下,協助泰山老奶奶保佑天下風調雨順,萬民安康。此為傳說,真也假也,是也非也,萬難考究,或許就是無稽之談。但是每到農曆三月里的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傳說古代確有老人看到過鳳凰山金光四射閃閃發光。據此傳說,人們認為這山上埋着金子,只有有福的人才能挖到。李洋洋想做一個有福的人,要在山上挖到金子。所以他給自己組織的劇團命名為——金鳳凰配樂劇團。

劇團現狀:現有音響兩套,服裝20多套,團員13人。能夠熟練演唱河南豫劇、山東梆子選場選段103場段。應邀在平陰、肥城、東平、長清等附近縣市演出86場;在平陰縣、濟南市有關部門組織的古裝戲曲比賽中分別榮獲優秀獎,獎金500元。

收費情況:凡是進敬老院慰問老人、走向集市街頭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舉辦公益活動,一律不收費。應邀為企業慶祝典禮、為店鋪開張營業等都得適當收費。收費完全用於劇團的運營和為團員發放生活補助。]

將來願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河南豫劇和山東梆子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已被國家批准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滿足中國人民的需求,具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意義和非常重要的現實利益。李洋洋表示,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和他的劇團全體成員,將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虛心向老同仁學習,努力學習擴展演唱內容,刻苦提高自己的藝術能力,做到精益求精。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唱大唱響唱遍山東大地,走出家門,唱響國門。為家鄉爭光,為祖國爭光!

各級領導,各位文娛界藝術精英,「金鳳凰配樂劇團」還是一株幼苗。在今後的日子裡,也就是說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由衷的期盼得到領導的支持和同仁的指導。熱切希望「金鳳凰配樂劇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土壤中吸收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乳漿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成果![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