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佛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金佛草,中藥名。又叫金佛草白芷胡旋復梗黃花草毛柴胡黃柴胡[1]

本品為菊科植物旋復花或線條旋復花的乾燥地上部分,有降氣,消痰,行水的功效,

多應用於外感風寒,痰飲蓄結,咳喘痰多,胸膈痞滿。其主要分布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別 名:金佛草白芷胡旋復花黃花草黃柴胡

入藥部位

條葉旋覆花或旋復花的乾燥地上部分。

性味

味苦、辛、咸,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降氣,消痰,行水。

主治

用於外感風寒,痰飲蓄結,咳喘痰多,胸膈痞滿。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陰虛勞咳及溫熱燥嗽者忌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略洗,切段,乾燥。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2000px。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具鬚根。莖單生或簇生,綠色或紫色,有細縱溝,

被長伏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325px,寬1.5~112.5px,

先端尖,基部漸狹,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無柄。花期6~10月,果期9~11月。生於海拔150~500m的山坡、荒地、路旁、河岸等處。

產地

分布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相關論述

1、《本草逢原》:「洽治痰飲在兩脅脹滿,有旋復花湯,皆取其能下氣也。但性專溫散,故陰虛勞嗽,風熱燥咳,不可誤用,用之嗽必愈甚。」

2、《本草綱目》:「治疔瘡腫毒。」

3、《新修本草》:「味咸、甘,溫、微溫、冷利,有小毒。

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淡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皮間死肉,目中眵 ,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一名戴椹。」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