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仙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金仙草

金仙草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科金仙草種植物,生於亞高山或高山草地或林緣,海拔2500-3000米。金根狀莖粗厚,木質,有幾個簇生的莖和被密生長柔毛的芽。產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汶川、黑水、馬爾康、米亞羅、木里、稻城),在廣西也採到標本。

  • 中文學名金仙草
  • 拉丁學名Pulicaria chrysantha (Diels) Ling
  • 別 稱金花蚤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旋覆花族
  • 屬蚤草屬
  • 分布區域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

形態特徵

始載於《中國植物志》,為菊科植物金仙草 Pulicariachrysantha( Diels)Ling.的全草 。金根狀莖粗厚,木質,有幾個簇生的莖和被密生長柔毛的芽。莖直立,高30-60厘米或更高,堅硬,至少下部木質,宿存,基部徑達4毫米,有細溝,被開展和蜷曲的毛,上端有腺和較密的毛,上部或有時從中部起有傘房狀斜升細長的分枝,全部有密生的葉;節間長3-12毫米;腋芽被白色密毛。

葉開展,線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5.5厘米,寬0.3-1.2厘米,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半抱莖,邊緣有鋸齒或圓齒,頂端稍尖,有小尖頭,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被灰色柔毛和腺點,有較長的毛;中脈和側脈凸起,網脈細;上部葉漸小,漸密集並轉變成總苞片狀。

頭狀花序在莖端和枝端單生,徑15-35毫米。總苞寬鍾狀,長10-13毫米,寬達15毫米;總苞片多層,外層稍短,倒披針形或舌形,下部革質,上部草質,常反折,外面被腺和柔毛,內層線狀披針形,漸細尖,成長尾狀,除中脈外干膜質,上部邊緣有長緣毛。,舌狀花1層,舌片長圓狀線形,黃色,長約10毫米,頂端有3齒3兩性花細管狀,上部稍寬,長達8毫米,外面有腺;裂片披針形,尖,深黃色;花葯上端漸尖,基部有長尾。

冠毛白色,後稍黃色,外層有多數膜片,膜片長約0.3毫米,狹長披針形,全緣或頂端撕裂;內層有多數具微齒或上端稍羽狀的長毛,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瘦果近圓柱形,有細溝,頂端截形,長2.7毫米,被密粗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亞高山或高山草地或林緣,海拔2500-3000米。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

分布範圍

產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汶川、黑水、馬爾康、米亞羅、木里、稻城),在廣西也採到標本。

本種提示

此種曾經前人列入旋覆花屬的旋覆花組sect.Inula,但它的冠毛顯然有2層,外層由5-6個或較多的膜片組成,內層有10-20個具微齒而上部稍作羽狀的長毛,與蚤草的特徵符合。此種莖基部有簇生被長柔毛的芽,與下一種極相似,似以改列於蚤草屬為適宜。從冠毛的構造和葉的形狀,此種有兩個類型,在外形上常不易區別,所以暫作為變種:

金仙草變種var。Ohrysantha,冠毛外層的膜片線狀披針形,近毛狀,內層有約20個上部稍羽狀的長毛;葉較短,長為寬的3-5倍。主要產於四川和雲南。

少毛變種var.OligochaetaLing,var.nOV·,冠毛外層的膜片狹披針形,較少數,內層有10個上部稍羽狀的長毛;葉較長,長為寬的4-6倍。主要產於四川西部(浪打、西昌、貢嘎嶺等)。

藥用價值

蚤草從前在歐洲曾用為治赤痢的草藥,功效與止痢蚤草 P. dysenterica Gaertn. 相同

所有物種

蚤草屬(全世界共有4組8種)

中文名稱

拉丁二名法

蚤草組(Pulicaria Sect. Pulicaria)(該組共有1種)

蚤草Pulicaria prostrata

多羽毛組(Pulicaria Sect. Francoeuria)(該組共有5種)

鼠曲蚤草Pulicaria gnaphalodes

止痢蚤草Pulicaria dysenterica

鼠尾蚤草Pulicaria salviifolia

金仙草Pulicaria chrysantha

少毛金仙草Pulicaria chrysantha var. oligochaeta

五羽毛組(Pulicaria Sect. Pentachaeta)(該組共有1種)

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附加種 (Pulicaria Sect. Addenda)(該組共有1種)

濕生蚤草Pulicaria uliginosa[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