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居偶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居偶作》

作品名稱: 《野居偶作》

創作年代: 唐末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貫休

《野居偶作》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貫休首七言律詩。該詩將說理與寫景相結合,表現出了詩人在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同時也體現出了詩人對這種閒適生活的怡然自得。[1]

貫休是著名的詩僧,在文學史上久負成名。他的詩歌繼承了聶夷中一派的傳統,與賈島、齊已等只歌詠山水與空苦生活的詩風大異其趣,特別是他的諷刺詩備受世人的推崇。

貫休他的一生,能詩善書,又擅繪畫,尤其是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在中國繪畫史上,有着很高的聲譽。貫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愛憎分明,關心人民疾苦,痛恨貪官污吏。他的《酷吏詞》,憤怒譴責了貪官污吏欺壓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權勢的傲骨。

貫休博學多才,《唐才子傳》稱讚他"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2]

詩詞正文

作品譯文

高淡清虛是心靈的家園,何須占據勝水名山。

無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結交人倒疏遠。

風吹繁花飄如織錦,階前流水清似彈琴。

我願如此直至永遠,不慕世人燦爛前程。

注釋譯文

①煙霞:即山水勝景。隱居之人往往酷愛山水,有煙霞痼疾。《新唐書·隱逸傳》:田游岩對唐高宗日:"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

②賒:遠。

作品鑑賞

修道的方法有種種不同,入道的門徑亦有種種,然其終歸目的都是一個,即得道。而得道在於心與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區別,《維摩詰經》所謂"心淨國土淨",《壇經》所謂"直心是道場"。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虛便是,又何須一定在名山勝水中修。詩人貫休以為,在在處處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隨意地在一個野居之所居處下來,而寫成這首小詩。

他的隨意,也就是無心,而無心即為得道。所謂無心,即將過去的種種知見全部丟掉,還以一個人的本來面貌,這才是得道的境界。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與人的區別,好比"你"有意地去結交人,別人會對"你"的目的產生懷疑因而疏遠"你"。無心於道才是道與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風本無心吹,花本無心落,但風吹花落卻織成了最美麗的圖畫;石階無心斜,溪水無心流,而階前流水聲奏出了最悅耳動聽的樂曲。這樣一種無心隨意的生活,便是最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值得追求呢。貫休該詩以說理及寫景相結合,表現了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

作者簡介

貫休[3](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谿市)[4]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唐亡後於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他以詩著名,同時也是畫家和書法家,有《禪月集》存世。傳說諾距羅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後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修行,以摒棄當兵時的粗野性格,後雖修成羅漢,但他靜坐時仍有一股威猛之氣。畫中羅漢如《宣和畫譜》記載貫休的畫風:"狀貌古野, 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蹙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搞項,黝然若夷獠異類,見者莫不駭矚。"

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一生詞作頗多,內江聖水寺的智海法師在他的佛教網站上整理收錄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唐朝時,佛門僧人貫休,是婺州蘭溪人。貫休和尚能吟詩,寫一手好字,擅長繪畫。王建在蜀建立前蜀王朝時,他來到蜀中,居住在龍華寺專供他修行參禪的居室里。他用水墨畫法為寺里畫了十六個羅漢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薩像。畫上,巨大的岩石縈繞着雲霧,虺節的蒼松盤繞着古藤。而佛、菩薩和十六位羅漢的相貌都古岸異常,跟別的畫師畫的不一樣。貫休自己時常說:"我是在夢中見到了這些神佛,醒來後將他們畫出來的,也可以稱他們為'應夢羅漢'吧。

貫休能詩,能詩善書,詩名高節,又擅繪畫,宇內咸知。有《禪月集》存世。以畫羅漢最著,且都是奇形怪狀的風格。他的水墨羅漢十分重視羅漢精神面貌的刻畫,線描勾勒技法已然達到了傳神寫照的高度,在這點上貫休繼承了閻立本。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着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5],為其代表作。

視頻

南懷瑾 :大唐高僧貫休禪師公案!

.

傳說罕見的貫休真跡,藏在日本高台寺,檢測:南宋摹本!

.

參考資料

  1. 《野居偶作》 詩詞文句網
  2. 畫僧貫休的《行路難》,說盡人間事兒! 終南山書院;發布時間;2021-03-12 16:20
  3. 《貫休簡介》 古詩文網
  4. 蘭溪13位牛人入選金華名人雕塑園 蘭溪歷史;發布時間;2016-07-19 11:04:12
  5. 五代 貫休 十六羅漢圖 終南山書院;發布時間;2018-12-19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