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壩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野壩子別稱野拔子、野巴子、皺葉香薷、野香薷,狗尾巴香。為唇形科。傘頭狀花序卡羅拉乳白色、淺黃色或淺紫色,寬鍾狀,生在海拔高度1300m~2800m的小山坡草叢裡、灌木叢中、道旁。是大姚冬天的關鍵天然的蜜源植物。唇形科,香落屬。多年生長 草本植物至半灌木叢。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省(自治區)
形態特徵
野壩子別名野拔子、野蘇、掃巴茶、皺葉香薷、野香薷,唇形科香薷屬植物。野壩子為草本至半灌木,高30-150厘米。小枝四菱形,上部密被白色微柔毛。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近菱形,長2-7.5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除基部外其餘具粗鋸齒,上面具細皺和粗硬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
葉柄長5-25毫米。輪傘花序多花,在莖及枝頂排成長3-12厘米的假穗狀花序;小苞片鑽形;花萼鍾狀,長約1.5毫米,外被白色粗硬毛齒5,近相等或後2齒稍長;
花冠白色、淡黃色或淡紫色,寬鍾狀,筒部內面具斜向毛環,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頂端微凹,邊緣齧蝕狀,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卵圓形,全緣具睫毛;雄蕊4,前對較長,外露,花絲疏被柔毛,花葯卵圓形,2室;雌蕊1,花柱細長。野壩子花粉為淡黃色。花粉粒多夫近球形,少數為長球形或扁球形,赤道面觀為橢圓形,兩端略平,極面觀為6裂圓形。具6孔溝,溝前後對稱,溝長至極端,表面具負網狀雕紋,網孔近圓形,網脊平坦表面由細顆粒組成。[1]
功效作用
性味和功用 苦、辛,涼。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食化積,止血止痛。用於傷風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痢疾,鼻衄,咳血,風濕關節痛,外傷出血,爛瘡,蛇咬傷等。[2]
食用方法
- 野壩子採摘之後,用冷水清理乾淨隨後晾曬,把水晾曬,預留。
- 用20到30度的低度酒或尾酒侵泡晾曬的野壩子,侵泡2個鐘頭上下。
- 隨後將侵泡的野壩子白酒一起倒進到制酒設備里水蒸氣蒸餾出去(尾酒獲取法)。酒度可依據本地的飲酒習慣性的高矮來水蒸氣蒸餾酒的度數。
- 酒蒸出去後,再將野壩子撈出泡在酒里就好了。[3]
注意事項
- 秋季採收,陰乾,泡水喝。常用量5g~10g
- 常用量9g~15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 野壩子屬於突然中草藥,無毒無害,當適量食用為宜。孕婦尚不明確,謹慎為宜。
相關鏈接
野壩子蜂蜜是蜜蜂采於野壩子的蜜。乳白色至棕色,蜜中具備野壩子花與眾不同香氣,味美香甜,非常容易結晶體,結晶體後呈奶白色,因材質硬實,故有「雲南省硬蜜」之稱。營養豐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蜂花粉、維他命等多種多樣活性物質,功效與作用高,有利於醫治流感,高血壓、胃病和肝膽病,具備助消化化積、清熱去火之效。[4]